唐纳德·特朗普最近再次搅动了美国司法体系的风浪,他向司法部提出两项索赔,总额高达 2.3亿美元。
原因有两点,一是 2016 年“通俄门”调查造成的名誉与经济损失,二是 2022 年联邦调查局对其佛州海湖庄园的突袭搜查。
换句话说,这位前总统认为,自己在两场政治风暴中被“冤枉”,因此美国政府理应为此买单。
![]()
听起来似乎理直气壮,但法律专家几乎一致认为,这场索赔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严肃的法律行动。
特朗普引用的是《联邦侵权索赔法》(Federal Tort Claims Act,简称 FTCA),这部法律确实允许公民向联邦政府索赔,但要成功几乎比中彩票还难。
根据统计,近几年能通过行政程序获得和解的案件平均赔偿额仅约 5.1 万美元,而最大的一笔也不过 355 万美元。
相比之下,特朗普的 2.3 亿美元显然是“天文数字”,而且还包含了 惩罚性赔偿,这在 FTCA 中是被明令禁止的。
![]()
更令人质疑的是,这两项索赔案的审批权掌握在司法部的两位高官手中,而他们都是特朗普时期任命的盟友。换句话说,特朗普的申请要由“自己人”来审理。
国会民主党议员已公开质疑这是“公然的利益冲突”,因为这些官员不仅曾为特朗普辩护,还接受过其政治组织“拯救美国”(Save America PAC)的资助。
从程序上看,这类索赔的正常流程是:提交行政申请 、等待政府决定(最长 6 个月)、 若被拒或超期未决,再提起诉讼。
目前,司法部尚未回应,也无迹象表明特朗普会走上诉讼程序。毕竟,一旦进入法庭,他必须在证据和公众监督下自证其“损害事实”,那可不是发一条推文那么容易的事。
![]()
一场政治赌博:用“诉讼姿态”赢得政治筹码
如果从法律角度看几乎不可能成功,那特朗普为何还要这么做?答案或许藏在政治层面。
一方面他正身陷多起刑事与民事案件,从纽约州的商业欺诈诉讼,到佐治亚州的选举干预案,再到海湖庄园机密文件案。
每一次出庭、每一次指控,都被他包装成“政治迫害”的素材。
索赔 2.3 亿美元,不仅能强化“我是受害者”的叙事,还能向支持者传递一个信号,他要“反击体制”,而不是被体制压垮。
![]()
另一方面,这种举动也能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就在他递交索赔表格的同时,选举周期即将进入关键阶段。
对特朗普来说,任何能制造舆论焦点、抢占媒体版面的事件,都是政治资本。即便最终索赔失败,他也能借机批评司法体系“有偏见”,继续凝聚核心选民。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声称若获得赔偿,将“全部捐给慈善机构”。但他过往多次作出类似承诺从拒领薪水到捐款退税最终大多未兑现。对熟悉他操作的人来说,这种说法更多是一种公关包装。
![]()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起案件可能引发的制度风险。按照惯例,司法部处理这类行政索赔时应完全独立于政治影响。
但当决策者本身与当事人存在复杂的从属与利益关系时,即便最终结果公正,也难以让公众信服。
前司法部伦理官员约瑟夫·蒂雷尔直言,这种局面“让整个系统陷入道德困境”,因为“没有人能在这种权力结构下做出真正独立的判断”。
![]()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特朗普此举既是对司法权威的挑战,也是一场针对制度信任度的测试。
若司法部真的批准部分和解,美国民众或许会认为“法律面前并非人人平等”;若彻底驳回,特朗普则会继续利用“政治迫害”的话术煽动选民。
这就是特朗普政治手法的经典之处,无论输赢,都能赢得话题。对他而言,法律战早已不只是辩护,而是一种持续的竞选策略。
换句话说,这场 2.3 亿美元的索赔案,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政治演出。
它也再次提醒人们:在当下的美国政治里,法律与权力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