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苏超圆满落幕,观众和球迷的热情,几乎让大家快忘记了中超的悬念——苏超应该可以在中国体育史留有自己的身影!这几乎是第一个由“民间自发”、超越“官方”体育项目,这个超越也许会从后续的各种统计数字、媒体影响力等方面看出端倪,这也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到底用举国体制来发展体育,还是遵循体育本质规律去发展体育?我们总说“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群众体育”,但是究竟是为了谁、怎么去发展呢?
![]()
到底是为了多拿金牌有面子,还是让所有人都参与?
奥运会的金牌我们早就拿过第一了,各种项目各种世界冠军也都拿到了。但是最拼“实力”的三大球项目却依然停滞不前,足球更是大踏步的后退,是“国家投入”不够吗?是因为贪官太多吗?是因为中国人体质特点决定的吗?很显然都不是!所谓“举国体制”,通过从青少年阶段“层层选拔”潜力运动员,国家重金培养,为国家争取各种冠军金牌,看似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到了现在,是否还是“正确”的吗?也许苏超的崛起,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结果!为什么一个“业余”球队的比赛能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这些业余球员真的就很“业余”吗?
![]()
为啥都喜欢看苏超呢?谁懂啊?
几十年以来,被各级教练领导看中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早早地被区、县、市、省被选拔被培养,这些“专业运动员”接受了专业的体育训练,同时严重缺乏文化教育、很难融入社会,导致个人的成长路径非常“非正常”!有太多即使是世界冠军的退役运动员,因没有基本文化知识和社会常识以及满身伤病、根本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另一面即使有运动天赋和兴趣的孩子们因为没有得到“专业培训”,而失去了继续提高运动水平、参与比赛的机会。从此,运动员与老百姓,仿佛就是分隔两岸的两群人,老百姓无法参与只能是看客,运动员高高在上退役后无法被社会接纳——这就是我们体育产业的最大问题!
![]()
凭什么普通人不能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凭啥都是协会说了算?
国际、国家级的体育比赛的确需要专业选手的参与,因为是代表了最高级的专业水平,但为什么不能有“非专业”、“不高级”的比赛呢?苏超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体育产业、群众体育的发展,不能只让老百姓做“看客”,运动员不能只是从青少年就被机构选拔出来走特殊路径的“非正常个体”——运动员都是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也可以参与各个级别、专业、非专业的体育运动,这才是正常的体育产业,这才是真正的群众参与!不要以为只有专业培养、专家指导才行,如果没有人给专家发工资,他们还能做什么?
苏超的号召力,完全不输于中超,现在各地都开始了各地的“超”,这样的局面肯定足协没有想过、甚至不想看到的,因为这是他们无法“掌控”的——而这才是体育产业改革的关键点!体育总局以及各种运动的协会,不应该统揽全国所有的运动发展和赛事,他们应该大规模的减少管理范围和权限、减少预算投入,而只专注、限于国家级、国际级比赛的参与和举办。而“非专业运动员”的比赛、活动,应该向全社会开放,谁能做谁做,定好基本规则就好。管的太多,结果就是即管不好,而且还有大量的内部腐败出现,核心问题就是有太多的权力!苏超,为体育产业改革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这就是体育产业改革的突破口——交给市场,权责分清!
![]()
体育产业改革很难吗?不难吧?老百姓、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