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2025年11月1日,“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正式启幕。作为保利拍卖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展览以古代书画为核心,融汇器物、美学家居与生活空间,以当代视角重新阐释“格物”的东方哲思,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架起通往美与智慧的桥梁。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开幕嘉宾合影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展览由北京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与客服公关部特别策划,携手“之谷”庭院式空间与当代东方家具品牌“半木”,以别墅式空间为载体,共划分为“花鸟虫鱼的世界”“稳如金石的境界”“琴瑟和鸣的美好”“内心深处的独白”“共赴山川的理想”“欢聚一堂的时光”“庙堂与江湖之争”“天雨润有根之草”“桃花源里的畅想”“波伏娃视觉空间”等十个主题单元,每一空间皆构建出艺术与居所共融的美学场景,呈现东方生活的理想提案。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北京保利拍卖总经理郭建巍表示:“今年恰逢北京保利拍卖成立二十周年,本次展览从主题到形式、到具体展陈,都别具一格,是北京保利拍卖成立20年来举办的众多展览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在特别的时间,邂逅特别的展览,是一种缘分,更是北京保利拍卖关于艺术服务生活理念的解读与实践。本场展览通过精心的设计、独特的展陈,将艺术品与生活的相融相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打造一次穿越古今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之旅,引发大家对书画艺术内在价值的感官体验与重新思考。同时,北京保利拍卖作为藏家朋友们高品质艺术生活的参谋者和传递者,也欢迎大家可以在展览中尽情体验,在相遇中寻觅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
在“花鸟虫鱼的世界”单元,观众可感受中国人借自然之形寄托精神之趣——从题写“苑鸟池鱼物外皆含生趣,法书名画室中当我良朋”的褚德彝《苑鸟法书隶书十言联》,到捕捉狸奴灵动之态的《期盼》;以宫廷画师之工笔,再现宋人花鸟的精致典雅的汪承霈《四季皆生趣》;诗画相得,纪念情谊的龚自珍题、筱梅女史画《落花飞燕图》;寄寓着对清净世界的向往的陈洪绶《驱邪去害图》;清雍正“庆宜堂制”斗彩落花流水卧足杯等佳作器物,皆以花木禽鱼映照文人心境,体现文人理想中的“器以载道”。
![]()
![]()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宋徽宗(传)《期盼》
![]()
褚德彝辛巳(1941)年作《苑鸟法书隶书十言联》
“稳如金石的境界”单元透过古今艺术家对石的描绘与诠释,展现中国人以石为友、寄石寓志的情思传统,以及“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的审美追求。杨岘“吉金乐石”隶书匾额浑厚古雅,道出金石之趣与文人之乐;当代画家张晖的《靠山石》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诠释“石如大山脉络”的哲学意象;灵璧石“灵芝”呈现“天地造化”之妙;形神兼备的关思《奇石图卷》更显晚明文人“尚奇慕古”的精神气象。
![]()
![]()
![]()
![]()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杨岘“吉金乐石”隶书匾额
![]()
张晖《靠山石》
随着孙克弘的《稳步高升图》的脚步,展览的二层空间“琴瑟和鸣的美好”单元再现文人以琴寄情的审美理想。高阳《高山流水》、董其昌《焦尾琴赋》、陈国治秋葵绿釉灯笼瓶、伊秉绶“容膝易安”隶书匾额等展品,皆从诗画器物中,折射“知音”之意;点出归隐后文人的精神安处。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开幕现场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孙克弘《稳步高升图》
![]()
伊秉绶“容膝易安”隶书匾额
“内心深处的独白”以书房为主题,汇集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图卷》、董其昌《采薇图》、《孟子》二卷·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吴兴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刘墉《行书七言联》等展品,通过书画、典籍与文房雅器的对话,展现中国文人在书斋中的精神求索与内心观照。
![]()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图卷》
![]()
董其昌《采薇图》
“共赴山川的理想”单元贯穿百年画史——沈周《茂树清泉图》、文徵明《我见青山多妩媚》、何绍基《行书水龙吟句》等佳作,展现的不仅是艺术家对自然的倾慕,更是通过笔墨在精神世界中构建永恒家园的崇高追求。
![]()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沈周《茂树清泉图》
![]()
何绍基《行书水龙吟句》
在“欢聚一堂的时光”中,会客厅式的布置再现古代文人雅集的情景:陈献章《自作行书五言诗》与清代红木雕云纹葫芦两盖盒、切底龙江石,书画、器物与雅石的组合,再现古代文人雅集中以诗会友、以物寄情的生动场景。
![]()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陈献章《自作行书五言诗》
![]()
清 红木雕云纹葫芦两盖盒
在中国文人的生命轨迹中,“庙堂”与“江湖”构成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时常交织的精神场域。在“庙堂与江湖之争”这一单元,以文徵明《行书雨中放朝》、董其昌行书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褉饮应制》、沈周行书自作《写雨景》三件书法作品为线索,揭示文人仕隐之间的精神抉择与情感张力。
![]()
董其昌 行书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
文徵明 行书雨中放朝
“天雨润有根之草”单元汇集书画、唐卡与造像,展现信仰的力量与慈悲的愿心。《狮吼观音》、《地藏王菩萨唐卡》、虚谷《七级浮屠》等展品,令观者在庄严与静谧中体悟心灵的安顿。
![]()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狮吼观音》
![]()
虚谷《七级浮屠》
“桃花源里的畅想”则以宫廷画家《蚕织图》、沈士充《桃花源图》、刘墉书王安石《桃花源诗》,描绘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诗意向往。
![]()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沈士充《桃花源图》
![]()
刘墉行书王安石《桃花源诗》
最后的“波伏娃视觉空间”,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文化视角为启迪,构建女性视角下的艺术场域。从《秋夕诗意图》,汪楫《行书江上七夕》,到民国粉彩侍女赏梅图灯笼瓶与永瑢画、永瑆题《平安如意图》,女性不再仅是艺术的被描绘者,而是空间的主人与叙事的主导者。
![]()
![]()
![]()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展览现场
![]()
《秋夕诗意图》
![]()
民国粉彩侍女赏梅图灯笼瓶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不仅是一场艺术展,更是一场关于东方生活之道的再思与再造。从古代书画到当代家居,从文人精神到女性视角,它以“格物致知”的智慧,描绘出艺术与生活共融的理想画卷。
展览信息:
格物——艺术生活的提案
展览时间:11月1日-10日10:00-18:00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广泽路2号慧谷根园仁爱胡同3号,之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