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平时逛超市或者菜市场,不少人都会顺手买些花生和核桃。不管是当作追剧时的零食,还是加到早餐的粥里、酸奶中,这两种坚果都很受欢迎。主要是大家都知道,它们含有的营养特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这些都不少,所以才有了 “长寿果” 的美称。但很多人不知道,要是吃的方法不对,这 “长寿果” 反而可能变成伤害身体的 “伤命果”。结合医学研究和临床上遇到的真实案例,医生特意总结了几个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每个都和咱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一定要仔细看。
霉变的花生核桃别碰!黄曲霉毒素比砒霜毒 68 倍
![]()
花生和核桃这两种坚果,有个共同的 “弱点”—— 特别怕潮。要是储存的时候环境湿度高,或者不小心沾了水没及时晾干,就特别容易滋生一种叫黄曲霉毒素的东西。可能有人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它的危害可不小,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认定的Ⅰ 类致癌物,毒性更是砒霜的 68 倍。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毒素特别耐高温,要达到 280℃才会分解,咱们平时炒菜、煮东西的温度根本没办法破坏它,一旦吃进肚子里,就会悄悄伤害身体。
在我国南方地区,因为气候比较潮湿,每年都会有几起因为吃了霉变花生引发肝癌的案例。这些案例里,不少人都是觉得 “只是有点潮,没明显发霉,扔了可惜”,洗一洗、炒一炒就吃了,结果最后查出肝癌,追悔莫及。其实很多时候,霉变不一定都能一眼看出来,得学会正确识别。
判断花生核桃有没有霉变,首先可以靠感官。拿花生来说,如果表面出现小黑点,或者颜色不均匀,一会儿深一会儿浅,就可能已经发霉;核桃的话,要是外壳上能看到白色的菌丝,那里面的核桃仁大概率也已经被污染。还有一种情况更要注意,就算看不到明显的霉斑,要是吃的时候尝到酸苦味、哈喇味,也必须马上吐掉、整份丢弃,因为这种味道往往意味着坚果已经变质,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
储存方面也有讲究,不能随便找个塑料袋一装就完事。塑料袋不透气,很容易积湿,加速坚果霉变。正确的做法是把花生核桃装进密封罐里,里面可以放一包干燥剂防潮,然后放进冰箱冷藏,温度控制在 0-5℃,这样能大大延长保存时间,减少霉变风险。
购买的时候也要多留意,尽量选小包装或者真空包装的产品,这种包装能隔绝空气和水分,坚果不容易变质,而且一次吃完,不用长期存放。要是想买散装的,一定要仔细检查,先看外壳是不是干燥,没有受潮的痕迹,再轻轻捏一捏,感觉里面的果肉是不是饱满,要是外壳发软、果肉有空洞,就别买了。
别贪多!花生核桃吃超量,代谢负担找上门
![]()
很多人觉得花生核桃有营养,就忍不住多吃,比如追剧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能吃掉小半袋核桃,或者把花生当饭吃,觉得这样能补身体。但其实,坚果虽然好,热量和脂肪含量却不低,吃多了不仅补不了身体,还会给代谢带来负担。
就拿核桃来说,100 克核桃的热量大约有 700 千卡,这个热量相当于 3 碗米饭,要是一次吃太多,这些热量没办法及时消耗,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身体里。花生的脂肪含量也不低,能达到 45%,长期超量食用,脂肪摄入超标,很容易引发一系列代谢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肥胖,体重一天天增加,穿衣服越来越紧,还会增加患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风险。更严重的是,有些人习惯饭后大量吃坚果,这会让胃肠负担突然加重,甚至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这种病发作起来特别痛苦,还会影响消化功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要注意控制量。核桃里含有天然糖分,虽然含量不算特别高,但如果不控制食用量,也会影响血糖稳定,让血糖出现波动,不利于病情控制。
所以吃花生核桃,一定要讲究 “适量”,不能凭感觉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明确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坚果的量控制在 10-15 克就够了,换算成花生和核桃,大概是 10 粒花生,或者 2 个中等大小的核桃。而且吃了坚果之后,当天炒菜、做饭用的油就要相应减少,因为坚果里已经含有不少脂肪,避免脂肪摄入过量。
吃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在上午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上午 10 点左右,或者下午 3、4 点,身体可能会有些饥饿感,这时候吃一点花生核桃,既能补充能量,缓解饥饿,又不会给胃肠带来太大负担。不要在空腹的时候吃,空腹吃坚果,脂肪消化慢,容易引起胃肠不适;也不要在睡前吃,睡前身体代谢变慢,吃下去的热量和脂肪很难消耗,容易堆积。
还有几类特殊人群,吃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比如胰腺炎患者,本身胰腺功能就比较弱,坚果里的脂肪会刺激胰腺分泌,可能加重病情;痛风患者要注意花生,花生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吃多了可能诱发痛风发作;慢性肾病患者也要谨慎,花生中的磷和钾含量不低,肾功能不全的人无法及时排出这些物质,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花生核桃易过敏!老人小孩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
除了霉变和过量的问题,花生和核桃还有一个需要警惕的点 —— 它们是常见的过敏原,很多人吃了之后会出现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急性过敏反应比较常见,有些人吃了少量花生或者核桃,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会出现症状。比如皮肤起皮疹,一片一片的小红点,还特别痒;嘴巴和喉咙会肿胀,感觉吞咽困难;更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甚至过敏性休克。这种情况特别危险,必须马上送医,耽误时间可能会有生命风险。
还有一些慢性风险容易被忽视。比如儿童,如果长期随意摄入花生核桃,没有注意观察反应,可能会增加过敏风险,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过敏已经比较严重。老年人因为牙口不好,咀嚼功能下降,吃整粒的花生核桃时,容易咀嚼不充分,吞咽的时候可能会误吸进气管,引发呛咳,严重的还会导致气道堵塞,影响呼吸。
针对过敏问题,首先要做好过敏测试。如果家里有人第一次尝试花生核桃,或者之前有过其他食物过敏史,一定要先少量摄入,比如先吃 1 粒花生仁,或者一小块核桃仁,然后观察 24 小时,看看有没有出现皮疹、瘙痒、腹痛、腹泻等过敏症状。如果有任何不适,就说明可能对这种坚果过敏,以后要避免食用。
对于 3 岁以下的儿童,吃花生核桃时必须做好防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咀嚼能力还没发育好,吞咽反射也不够灵活,直接吃整粒的坚果很容易发生误吸。正确的做法是把花生核桃磨成粉末,或者做成坚果酱,然后拌在米糊、粥里,或者涂在面包片上给孩子吃,这样既能保证孩子摄入营养,又能避免误吸风险。
老年人吃的时候也要注意,尽量把坚果掰成小块,吃的时候放慢速度,充分咀嚼,不要一边说话一边吃,减少误吸的可能。如果老年人牙口特别不好,也可以把坚果煮软,或者打成糊状食用。
吃对有技巧!原味搭配更健康,储存超 3 个月要检查
![]()
想要让花生核桃真正发挥 “长寿果” 的作用,除了避开前面说的几个风险点,还有一些小技巧需要掌握,能让营养吸收更好,也更健康。
选择坚果的时候,要优先选原味产品,避开盐焗、糖衣、油炸这些口味的。盐焗的坚果含有大量的钠,吃多了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糖衣的坚果添加了大量糖分,容易导致糖分摄入超标,增加龋齿、肥胖的风险;油炸的坚果会额外增加反式脂肪和热量,对心血管健康不利。原味的坚果能最大程度保留本身的营养成分,没有额外添加,吃起来更健康。
搭配食用也很重要,单独吃坚果,营养吸收可能不够全面,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效果会更好。比如把花生核桃碎加到燕麦里,一起煮成燕麦粥,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和坚果的不饱和脂肪酸搭配,营养更均衡;也可以把坚果碎拌进酸奶里,酸奶含有蛋白质和益生菌,能帮助消化,坚果的香脆和酸奶的绵密结合,口感也更好;还可以和蔬菜一起吃,比如在沙拉里加一些花生碎或者核桃碎,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和坚果的营养互补,增强饱腹感的同时,也能促进营养吸收。
储存时间也不能忽视,就算储存方法正确,花生核桃也不能存放太久。一般来说,储存超过 3 个月的坚果,就算看起来没有问题,也可能已经悄悄变质,或者营养成分流失。所以家里的坚果最好定期检查,比如每隔一个月就打开密封罐看看,闻一闻有没有异味,摸一摸有没有受潮,要是发现有霉斑、虫蛀,或者闻到酸苦味、哈喇味,不管剩下多少,都要整批丢弃,不能因为觉得可惜就继续吃。
这 3 个关键提醒别忽略!看不见的风险更危险
关于花生核桃的食用,还有几个关键提醒,很多人容易忽略,但这些点往往关系到健康,必须记牢。
第一个是黄曲霉毒素的隐匿性。很多人觉得 “只要没看到霉斑,坚果就是好的”,但实际上,黄曲霉毒素有时候是肉眼看不到的,尤其是自榨油或者家庭储存时间比较长的坚果,就算表面看起来完好,也可能已经被毒素污染。自榨油的制作过程中,要是原料花生有霉变,毒素会进入油里,而且很难去除,长期吃这种油,会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所以买油的时候,尽量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不要轻易买散装自榨油;家庭储存的坚果,也要定期检查,不要存放过久。
第二个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前面提到每天摄入 10-15 克坚果比较合适,这个量能带来心血管保护作用,帮助降低胆固醇。但如果每天摄入超过 30 克,这种保护作用就会消失,反而会因为热量和脂肪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等疾病的风险。所以吃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量,不要觉得 “多吃一点没关系”,长期超量,身体会慢慢出现问题。
第三个是肝脏的无声警报。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少量摄入,可能不会马上出现明显症状,但会慢慢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比如转氨酶升高。很多人直到出现乏力、食欲下降、皮肤和眼睛发黄等症状时才去医院检查,这时候肝功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如果平时经常吃花生核桃,尤其是家里储存的坚果,要是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肝功能,排除毒素损伤的可能。
花生和核桃确实是营养丰富的 “长寿果”,能给身体补充多种营养,对健康有不少好处。但想要让它们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避开霉变、过量、过敏这几个风险点,记住选购、储存、食用的小技巧。只有吃对了,这两种常见的坚果才能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好帮手,而不是变成伤害身体的 “伤命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