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越南工厂仍在使用十年前的设备,能耗高、污染重;另一边是胡志明市(TP HCM)的科技园区里,初创企业手握前沿AI算法却无法融资落地。这种“技术断层”正是越南产业升级的痛点。
10月31日,越南科技部部长阮孟雄(Nguyễn Mạnh Hùng)向国会提交《技术转让法》修订草案,一场旨在重塑国家技术生态的变革正在酝酿。新法不仅剑指“洋垃圾技术”,更要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其核心目标清晰而紧迫:不让落后技术拖累发展,也不让创新成果沉睡。
![]()
越南科技部在庆祝建国80周年成果展览会上的展位
此次修法直面三大核心矛盾。首先是“技术准入”问题。草案明确禁止进口落后技术,优先引进高新技术、绿色技术及国防安全技术,标志着越南从“有技术就行”转向“有好技术才行”。这既是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覆辙的战略选择。
其次是“技术流动”困境。大量科研成果锁在高校和研究所的抽屉里,形成“冰封资产”。新法鼓励以技术作价出资,看似破局,但国会审查委员会一针见血地指出风险:若允许企业自定技术价值,极易滋生“技术注水”、虚增资本、偷逃税款等乱象。因此,必须建立独立、权威的技术评估与监管体系,否则改革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是“技术扩散”壁垒。外商投资企业(FDI)带来了先进工艺,但往往形成“技术孤岛”,难以惠及本土企业。新法提出推动技术从FDI向内资企业扩散,并支持建设专业科技交易市场,引入技术评级、专利拍卖等国际通行工具,旨在让技术像商品一样自由流通。此外,法案还特别关注农业和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赋能,体现普惠导向。
这部法律不仅是规则的调整,更是一场国家创新战略的升级。它试图构建一个“引进—消化—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既要筑起门槛,挡住落后产能,又要打开通道,让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越南此举既是警示也是机遇——警示我们不能再靠输出低端设备抢占市场,机遇则在于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输出绿色、智能的先进技术,参与其科技市场建设。
若能成功实施,越南或将走出一条“轻资产、高效率”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借鉴。毕竟,真正的技术强国,不在于拥有多少进口设备,而在于能否让每一项创新都找到它的价值归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