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战》是一部承载着统一之愿的电影。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这部电影能经得住观众的检验,时间的考验。”
——这是演员杜江代表《澎湖海战》剧组,在面对大规模抵制后的首度发声。
10月25日,此片趁着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对外宣发了先导预告和一张全新海报,并明确定档2026年。
啡哥为此发布了两篇文章,均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别说60亿票房了,搞不好和之前的《援军》一样,会无缘无故消失。
经过几天观察,我得出了结论:抵制《澎湖海战》的,都是拦路虎。
另外,其最高预测60亿票房不变,因为“统一台湾势不可挡”的情绪价值,大概率会引爆内地院线。
![]()
一、这三个动作,定然不会重蹈《援军》覆辙。
一部电影在宣发初始阶段就面临如此巨大的争议,这在中国影史还是很少见的,之前有案例的只有刘和平的那部战争片,此片正式发布定档预告片后,短短一周时间内,便全网查无此片了。
当时所有的讨论都聚焦在“方先觉”这个历史人物身上,该不该将他搬上银幕?该不该拍他指挥下的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更重要的是,该如何看待他最终的选择?
这些疑问在舆论场持续发酵,在被网友挖出背后投资方之后,整件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不管是制作方还是相关机构,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外作出任何说明。
此片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激起涟漪后便沉入水底,甚至在豆瓣连片名都查询不到了。舆情把电影弄没了,这可能是中国影史独一份了。
![]()
无独有偶!
《澎湖海战》也是一样的情况,电影预告片发布之后,大家都成了“历史学家”,都要对这部尚未公映的电影指点一番。
随后关于“明朝、清朝谁是正统”、“满人打汉人”、“给施琅洗白”等多个争议话题来了,啡哥也为此专门发布了一篇文章,给予个人解读。
那么,大家关心的当然还是《澎湖海战》会不会走《援军》的路线呢?其实片方已经用三个动作做出了回应:该片会顺利公映,所有的抵制,都是拦路虎。
![]()
其一、背后的投资方。
星皓影业的王海峰是此片的总制片人,出品方为长影集团(原长春电影制片厂)。
前者为民营电影公司,曾出品过甄子丹和郭富城版《西游记》;后者为老牌改制国企,热映中的《731》就是该公司出品的。
等于说,这是有官方背书的电影。
其二,央视下场宣发,并定义为中宣部重点影片。
《澎湖海战》官宣定档2026年,央视网主动转发,并配上了“统一台湾势不可挡”字样,并做了简单的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了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领兵,于澎湖大败台湾水师,最终实现台湾统一的故事。
易烊千玺饰演时年27岁的雄才少主康熙皇帝,王学圻饰演时年63岁的平台老将福建水师提督施琅。
10月30日,《澎湖海战》获得“年度期待影片”荣誉,王学圻、杜江和侯雯元去了现场,并发表了演讲,本文开头那段话,就是杜江在会上说的。
而这个举办方为中宣部旗下的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就是我们俗称的“央视六公主”,另外,此片还是总局重点影片。
![]()
其三,送去2025年院线电影推介会了。
11月1日和2日,为第二十八届全国影片推介会,这次是在横店影视城举办的,未来2年内,一系列重磅电影都去宣发了。
包括成龙的《过家家》,刘德华的《无名之辈:意义非凡》,吴京的《镖人》,冯小刚的《抓特务》,张艺谋的《惊蛰无声》,古天乐的《守阙者》《侦战》,彭于晏的《爆水管》,黄渤的《群星闪耀时》,申奥的《用武之地》,韩延的《星河入梦》等。
其中,剧组亮相推荐会,主演王学圻、侯雯元上台做了推荐。
从上面三个动作,大家也都基本了解了吧,如果电影因为被抵制,肯定不被允许在大众场合宣发,而此片是主流媒体宣发,官方背景背书,你们还抵制个啥啊?
![]()
二、《澎湖海战》的意义就是“统一台湾势不可挡”。
其实聪明人也都看得出来,他能在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个节点发布预告,本身就是一种表态,之前我也说过了,有的电影并非为了商业票房的,其实就是一种电影文化媒介。
就像我们为啥要拍《长津湖》和《志愿军》一样,我们现在强大了,有能力去和他们对抗了,电影在某些方面,就是文化宣言。
我觉得这些抵制的声音就像台风天的树叶,看着声势浩大,其实改变不了什么。
有人拿“满汉之争”说事,这就是把历史想简单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施琅收复台湾维护的是国家统一。这就好比现在,不管你是哪个民族,维护国家统一都是大义所在。
![]()
再说了,电影是艺术创作,重要的是传递它的内核。《澎湖海战》讲的就是统一,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就有这样的真实案例。
在谈不拢的情况下,是可以采用必要措施的,电影就是释放这种信号:台湾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共同追求。
大家在电影院里,看着施琅率领战舰冲破澎湖防线的时候,那种视觉冲击力比读十本历史书都管用。
就相当于《南京照相馆》的意义一样的。
清初诗人纳兰性德所言:“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历史与现实之间,从来都是朦胧中见真切。
我觉得《澎湖海战》引发的争议只是短暂的风雨,而它背后所承载的国家统一大势,却是任何风雨无法撼动的历史洪流。
这就是此片最重要的意义。

三、预测最高60亿票房不变。
目前对于此片的预测票房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是不被看好的,大都觉得票房会在10亿至18亿之间。
参考同样是历史题材电影《731》,在口碑崩塌的情况下还卖了近20亿,说明这类题材有自己的基本盘。
不过《澎湖海战》的成本在5亿,如果最终票房低于15亿,那是要亏钱的,如果电影的质量不佳,和管虎的《东极岛》一样,估计票房也就8亿顶天了。
从郑保瑞导演口碑来说,亏损的情况应该不会发生。
![]()
第二个档次为20亿至35亿之间。
导演就是电影的掌舵者,为啥《731》口碑不行了,因为赵林山拍不好这类题材。
起码郑保瑞的作品还是不错的,吴京的《杀破狼2》,豆瓣7.5分,林家栋的《智齿》,还有去年五一档票房小爆的《九龙城寨之围城》都是他拍的。
然后,主演易烊千玺算是年轻演员里的票房保证,郑保瑞联袂易烊千玺,加上老戏骨王学圻,票房爆发的概率比较高。
不过,也有人讲香港导演拍不了内地厚重历史题材,这也是实话。之前,《赤壁》的失败,观众大都归咎于导演吴宇森。
所以,很多人觉得票房不会爆,最多会和乌尔善的《封神第一部》一样,能拿到26亿的样子。
![]()
第三个档次,那就是60亿票房预测。
这也是这类题材的极限票房预测了,必须要达到口碑和舆论齐飞的效果,要不然无法实现。
这是一部古装主旋律大片,对于这类题材,可以参考吴京的《战狼2》56亿,《长津湖》57亿票房,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完全容得下这个量级的片子。
但要想复制奇迹,《澎湖海战》得闯过三关:
第一关是情绪共鸣。
现在观众进电影院不光是看故事,更要找共鸣。《澎湖海战》讲的是统一主题,正好戳中了当下。如果上映的时候,正好统一了台湾,那这部电影非常应景,票房绝对会大爆。
《长津湖》和《战狼2》能爆,就是抓住了这种情绪。
![]()
第二关是档期选择。
要想容得下大体量票房,就得去春节档,每年这个档期都会爆出几部高票房电影,今年《哪吒2》一骑绝尘,拿到了154亿。
之前张艺谋的《满江红》,郭帆的《流浪地球》,林超贤的《红海行动》,贾玲的《你好李焕英》,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3》等,都是春节档爆发的,票房也都在30亿至50亿。
《澎湖海战》要是真敢放在2026年春节档,那真是要搞大事了。
今年的春节档还没有定,预计会有张艺谋的《惊蛰无声》、吴京的《镖人》、贾玲的《转念花开》、韩寒和沈腾的《飞驰人生3》等都在排队,到时候免不了一场恶战。
想要突出重围,就得靠电影质量和舆论效果了。
第三关是审美疲劳。
观众现在精得很,不是挂个“主旋律”招牌就会去贡献票房的。
你看,上映两次的《蛟龙行动》,还有国庆档中的《志愿军3》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今年,观众对主旋律有些反噬,所以《澎湖海战》最关键的是能不能把三百年前那场海战拍出新鲜感,电影一定要燃爆才行。
如果过了以上三关,我觉得《澎湖海战》60亿票房,还是可以实现的。
您觉得此片能拿到多少票房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