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最怕的不是抢票,是饭桌上那三句灵魂拷问:工资多少?
![]()
对象呢?
![]()
买房没?
”——屏幕前的你,如果已经下意识皱眉,恭喜,78%的年轻人正跟你同屏窒息。
可今年,有人提前把“窒息”改剧本。
深圳一个96年程序员,年三十被亲戚喊去修卡成PPT的老电脑,顺手把过程剪成30秒短视频,配文“银发族急救站”,初五回城,后台私信爆炸:能不能远程教我爸妈用微信?
能不能帮忙把老照片扫进云端?
他拉了两个同事,现成的工作室挂牌,节后第一周订单排到3月底,客单价299,比年终奖还稳。
谁说攀比只能被动挨打?
把“别人家的孩子”换成“会赚钱的小辈”,亲戚瞬间安静。
抱怨也一样。
成都一姑娘,年年听老妈吐槽“做年夜饭累成狗”,去年干脆在小区群里发问卷:多少人愿意出钱解放老妈?
结果200多户接龙,她直接团购半成品净菜+厨师上门,人均不到200,老妈当天只负责端菜拍照,笑容历史级。
群里有人提议“明年还这么办”,她顺手注册公司,名字都接地气——“不累年”。
抱怨没消失,只是变成了生意,皮质醇秒变多巴胺。
最怕改变的,其实是自己。35岁宝妈,被裁员通知卡在腊月二十八,红包钱都没着落。
她窝在娘家客房,刷手机刷到“AI绘图0基础打卡”,抱着“反正也睡不着”的心态,每天跟练5张,初七上传视觉中国,元宵节当天卖出第一张图,稿费79块。
钱不多,却足够她把简历里“待业”改成“自由插画师”,面试官再问起空窗,她直接甩作品链接。
领英节后数据说,职业咨询量翻3倍,可真正动手的人不到15%,她成了那15%里的幸运儿,也是自己攒的。
想复制?
不用宏大计划,把春晚广告时间用起来就行。
1. 打开备忘录,写“我去年最被夸的3个瞬间”,哪怕只是帮同事找回PPT,这也是你的“微特长”种子。
2. 想吐槽时,先录段5秒短视频,存在草稿箱,给情绪一个缓冲区;抖音新出的“冷静弹窗”统计,72%的人存完就懒得再发,省下一堆事后后悔。
3. 初六返程高铁上,挑一个0成本新动作:给隔壁座大爷演示扫码填健康码,或者把车厢里哭闹小孩逗笑一次,记录到“舒适圈探索实验”清单,回城后每周翻一次,21天就能攒够“我行”的证据。
别小看这些边角料。
最新脑成像研究说,春节怀旧氛围能把多巴胺分泌拉到生日水平的1.7倍,情绪峰值里写下的目标,执行率比平常日子高65%。
简单说,你现在随手写下的“小目标”,比元旦立flag靠谱得多。
所以,红包可以薄,剧本必须厚。
今年过年,带上一支笔、一部手机、一张草稿箱,把被问倒的尴尬、被吐槽的怨气、被催婚的烦躁,全部折成钞票、公司、新技能。
假期结束,让亲戚们还在回味“谁家孩子又买了多大房”,你已经悄悄把下一笔收入打到了自己卡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