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人文汕尾。
1927年10月,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海陆丰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大革命时期,彭湃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并且撰写了《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彭湃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彭湃是汕尾人,家乡人一直在怀念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
汕尾市位于广东东南部,区域面积约0.4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72万(2025年),辖1区(城区)、2县(海丰、陆河)、1市(陆丰)。
历史上汕尾地区最早是百越地,秦代属南海郡博罗县管辖,西汉前期属南越国,东晋时期设置海丰县,此后虽然归属频繁改变,但海丰之县名基本没变,清代又设置陆丰县。汕尾之名出现于明代,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滩的高处,而这里又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名“汕美”,“美”与“尾”谐音,后来就把“汕美”叫做汕尾,1988年设立地级汕尾市。
汕尾处于广州与潮汕中间地带,北部与梅州相近,又是闽南人南下的中转站,因此这里受闽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多重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汕尾文化,又名海陆丰文化。
汕尾虽与潮汕山水相连,饮食却与闽南习惯更接近。当然,在汕尾广府菜、潮州菜也很有市场,可以说汕尾集合了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三种菜的风味特点而又自成一派。护国菜、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是其代表。
汕尾这片红色热土,在近现代历史上诞生了一个个改写中国发展走向的重要人物。除了彭湃,还有国内八大民主党派之一的致公党党首--陈炯明、陈其尤、黄鼎晨;彭湃之子、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中国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黄旭华以及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等。
人文与自然景观主要有玄武山、红海湾、莲花山、凤山祖庙、红宫广场等。
![]()
汕尾政区略图
![]()
宋代海丰县
![]()
清代海陆丰地区
![]()
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图片源自网络)
![]()
凤山祖庙一角(图片源自网络)
![]()
护国菜(图片源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