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曾经依靠海洋贸易和金融借贷变得强盛,那时候荷兰人口只有一百多万,但荷兰没法发展大规模工厂,工业机器普及后,荷兰就跟不上了,西班牙人口多一些,大约八九百万,西班牙靠掠夺金银财富维持经济,可手工业没能升级成机械制造,结果西班牙也落后了,英国后来赶超上来,英国人口增长到三千万左右,蒸汽机投入使用后,纺织、钢铁和铁路行业都迅速发展,英国的财富规模从亿级升到十亿级,美国发展更加强劲,美国人口突破一亿之后,工业和科技共同推进,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球的四成,工业产值更是突破万亿美元。
 ![]()
中国有十四亿人,这数字听起来像负担,实际上却是发展的底牌,每年大学毕业生超过四百万,其中理工科人数最多,中国的工程师数量达到印度的三倍,人多还得会干活,中国把联合国列出的四十一个工业大类全部覆盖,从芯片设备到火箭发动机都能自主制造,美国缺少封装材料,德国面临电子组装缺口,中国在这些方面都能自给自足,2023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三成,比美国高一倍多,市场也很庞大,去年消费总额四十八万亿元,新技术一出现就有人尝试,新能源汽车在四年内渗透率从百分之五提升到百分之三十五,这种速度别的国家确实难以复制。
 ![]()
人工智能这个事,只有算法不够用,必须要有数据、算力和实际应用的场景,中国路上跑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占了全球八成五的比例,国内还有五千多家AI公司,比如阿里的通义千问模型训练完了,马上就用华为的昇腾芯片继续计算,顺丰和京东的仓库也直接投入使用,整个流程都在国内完成,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模型虽然训练好了,但硬件跟不上,落地也更困难,新能源汽车也是这样,比亚迪背后有宁德时代的电池,钴材料加工能力,充电桩网络和智能座舱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德国如果想学这一套,就会遇到供应链断裂、人工成本高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本没办法顺利推进。
 ![]()
2022年全球供应链乱成一团,中国工厂恢复得最快,原因在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形成了十五分钟工业圈,零件如果坏了,隔壁工厂四十八小时内就能补充到位,欧美那边情况不同,一个螺丝钉可能需要从德国运到美国,等待半个月时间,这种差异不是运气问题,而是产业布局的结果,印度人口规模与中国相当,制造业规模却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缺少两百多个工业门类,高端人才还在不断外流,俄罗斯拥有核武器和石油资源,但工厂设备老化,技术跟不上发展,连手机芯片也制造不出来。
 ![]()
人口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单纯依靠人数没有意义,必须有教育作为基础,有完整产业链提供支持,还要有广阔市场作为保障,这些条件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真正的实力,中国正是依靠这样的综合体系,凭借扎实的制造能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印度难以效仿这种模式,俄罗斯跟不上这种发展节奏,美国试图限制也难以奏效,因为中国的体系根基深厚,不是针对某个环节就能突破的。
没人敢打包票中国一定能赢,但现在看这套方法确实管用,其他国家还在琢磨怎么发展芯片产业、怎么留住人才,中国这边已经把整个工业体系搭建起来,这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奇迹,而是几十年慢慢打下的基础,将来情况会不会有变化谁都说不准,但眼下这条路走得挺稳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