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效应细胞,在维持组织稳态和应对损伤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组织损伤或细胞坏死后,大量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释放到胞外环境,这些内源性信号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TLRs),诱导其产生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IL-6),从而启动并放大无菌性炎症反应。持续的DAMPs刺激会导致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和炎症状态的维持,与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深入鉴定脓毒症中的新型DAMP分子,对阐明疾病机制及开发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0月30日,南方医科大学龚神海教授联合姜勇教授、肖炜教授和赵志斌教授在Cell Reports发表了文章Circulating FABP5 released by dying macrophages function as a DAMP to exacerbate septic inflammation,揭示了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5在脓毒症中的“双面性”作用。
![]()
研究发现,在生理状态下,FABP5主要定位于细胞内,参与脂肪酸的运输与代谢。然而在脓毒症过程中,巨噬细胞大量死亡,FABP5被释放入血,转化为一种“危险信号分子”(DAMP),可直接激活巨噬细胞炎症信号通路,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并加重器官损伤。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发现FABP5的“好”与“坏”取决于其氧化还原状态:处于还原状态的细胞内FABP5可抑制细胞死亡,而氧化后的FABP5一旦释放至胞外,则会促进炎症反应。研究者进一步筛选发现,一种天然异黄酮化合物——染料木苷(genistin)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维持FABP5的还原状态,从而减少有害的FABP5释放,显著改善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
同一个分子,在不同微环境和氧化还原状态下,既能充当“守护者”,也能化身“破坏者”。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脓毒症免疫失衡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基于氧化还原调控的新型抗炎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博士后伍蓉为论文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风湿免疫科何懿主任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廉哲雄教授的大力支持。
![]()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5)01268-9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
![]()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点击主页推荐活动
关注更多最新活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