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瑞银全球股票研究团队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当前市场正处于一场潜在泡沫的早期阶段,但预示泡沫见顶的三大关键信号——极端估值、长期过热催化剂和短期见顶事件,目前均未出现。
![]()
东方IC
报告分析,当前美股市场已满足泡沫形成的全部七个前提条件:过去十年股票年化收益跑赢债券14个百分点、出现重大新技术、距上次泡沫已25年、整体利润承压、市场高度集中、散户买入以及宽松货币条件。尽管10月份美联储如期降息,瑞银强调,将当前AI热潮与历史泡沫简单类比是片面的,其形成逻辑在两方面更具“合理性”。
首先,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出独特的颠覆性潜力和采纳速度。报告指出,由于基础设施已就位,生成式AI的采纳速度远超以往。例如,OpenAI仅用3年就吸引了8亿用户,而谷歌达到同等规模耗时近13年。瑞银认为,若生成式AI能如预期暂时将生产率增速提升2%,便足以支撑股市出现20-25%的上行空间。
其次,宏观风险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政府享有预算盈余不同,当前美国政府债务与GDP之比是当时的两倍,财政赤字高企。相比之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相对稳健。
绝对估值方面,剔除特斯拉后的科技六巨头市盈率仅为35倍,远低于泡沫时期至少45-73倍的水平。相对估值方面,当前股权风险溢价仍在3%左右,并未降至1%的历史顶部水平。
此外,对半导体市场潜力的假设也并非不切实际。瑞银估算,若到2030年半导体行业支出占全球GDP的1.3%,当前估值就是合理的。且当前投资逻辑仍以盈利和现金流为依据,未脱离基本面。
报告强调,引发泡沫破裂的长期结构性因素在当前并不明显。过度投资信号尚未出现,美国信通技术投资占GDP比重仍低于2000年峰值,接近正常水平。
债务融资风险也较低。尽管头部数据中心厂商的资本开支与销售额之比接近2000年电信运营商水平,但如今科技巨头主要依靠自身现金流而非债务支持投资。瑞银测算,这些公司的资本开支需增长40%才会开始动用债务融资,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电信公司高达3.5倍的净债务/EBITDA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广度收窄程度也不及1999年极端,且当前美国企业利润整体保持稳健。
尽管如此,瑞银发现当前市场认为出现泡沫的概率为20%,并提醒投资者,识别预示泡沫破裂的关键信号将是未来投资决策的核心。(陈十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