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青霞当年追剧本,王家卫如今身陷录音门,大师的滤镜碎了一地!

0
分享至



1992年,宁夏镇北堡影视城的风沙里,林青霞攥着仅有的几页《东邪西毒》零散的戏份,第三次找到王家卫追问“慕容嫣/慕容燕”的角色逻辑——这个后来成为华语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分裂角色”之一,当时只给她留下无尽迷茫。

生日当天,她对着镜中一半女儿妆、一半男儿妆的自己落泪,直言“再这样下去,我真的会精神分裂”。



三十三年后,2025年春,《繁花》片场录音意外曝光:王家卫在私人对话中用“装”字评价唐嫣,称其“推掉所有工作来演汪小姐,却连基本情绪都抓不住”;更带着戏谑语气说“金靖那个戏,我一定要搞她”,而彼时金靖为贴合角色苦练沪语,42场戏份最终全被删减;甚至对92岁高龄、以“游本昌版济公”家喻户晓的游本昌,他也暗讽“不是省油的灯”。



两段相隔三十余年的往事,像一把剪刀的双刃,精准剖开了王家卫“艺术大师”光环下的褶皱:前者是港片黄金时代“为经典牺牲”的艺术争议,后者是职场权力异化后的人格冒犯。

当公众从“为《花样年华》的旗袍落泪”走向“为唐嫣的被设计愤怒”,破碎的不仅是一个导演的个人滤镜,更是华语影视行业延续数十年的“艺术特权”逻辑——即“只要能出好作品,过程中的不尊重、不公正都可被原谅”。

一、剧本博弈:黄金时代的“艺术容错”与权力伏笔



1990年代的香港电影圈,正处在“年产三百部、部部求快”的黄金红利期。杜琪峰拍电影《枪火》时仅用19天,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一年一部,而王家卫的“慢”与“无剧本”,从一开始就是个异数。但彼时的行业语境,给了这种“异数”足够的“艺术容错空间”。

有报道称,《东邪西毒》的拍摄周期从原定的3个月拖到2年,演员们手里的“剧本”永远是几张零散的台词纸条。



张国荣饰演的“欧阳锋”,直到杀青都没完整看过角色小传,他后来在访谈中笑称“每天到片场都像开盲盒,今天可能突然被告知‘你爱上了张曼玉’,明天又说‘不,你恨她’”;梁家辉的“黄药师”更离谱,拍了半年后忍不住问王家卫“我到底是来干嘛的”,得到的回答是“你觉得你是来干嘛的,就是来干嘛的”。

林青霞的“慕容嫣/慕容燕”是其中最分裂的角色,白天演对着镜子自刎的痴情女子,晚上被临时通知“现在你是想杀黄药师的燕公子”,她曾在化妆间崩溃大哭,说“我不是机器,我需要知道角色的根在哪里”。



但这种“折磨”,在当时被包装成“艺术探索”。一方面,王家卫确实交出了足够惊艳的作品:《东邪西毒》用碎片化叙事重构金庸武侠,把“江湖”变成“孤独的修罗场”,张国荣的眼神、张曼玉的转身,至今仍是华语电影的美学标杆;《重庆森林》里梁朝伟对着肥皂说话、王菲摇头晃脑听《California Dreamin’》,精准捕捉了90年代香港的都市疏离感。

观众和行业都愿意相信:大师的“怪癖”是必要的代价,就像梵高割耳才能画出《星空》,王家卫的“无剧本”才能逼出演员最真实的情绪。



另一方面,港片黄金时代的“导演中心制”,本身就自带权力倾斜。当时的演员大多签在邵氏、嘉禾等大公司,导演掌握着casting、戏份删减、后续资源的绝对话语权,演员更像是“流水线上的优质零件”——即便如林青霞、张国荣这样的顶流,也需依赖导演的创作资源。

林青霞后来在《窗里窗外》中回忆,她之所以忍受《东邪西毒》的迷茫,是因为“王家卫让我看到了角色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其他导演给不了的”。这种“依赖与信任”,让“无剧本”从“创作方式”悄悄变成了“权力试探”——导演默许自己可以不尊重演员的知情权,演员默认“为艺术牺牲”是敬业的一部分,而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为三十年后的“录音门”埋下了伏笔。

二、录音门:从“艺术争议”到“人格冒犯”的质变



2025年《繁花》录音曝光后,最让公众不适的,不是“导演私下吐槽艺人”,而是“权力的双面性”——王家卫在台前的“尊重”与幕后的“算计”形成了刺眼反差。

对唐嫣,他在公开场合多次称赞“你就是汪小姐,这个角色非你不可”,甚至亲自说服她推掉同期三部大女主剧;但录音里,他却和工作人员设计“延迟通知唐嫣排练时间,让辅导老师提前到场”,制造“唐嫣耍大牌、不配合排练”的假象,理由是“她总找不到角色感觉,得逼一逼她”。

这种“设计”并非出于艺术考量,而是利用导演权力操纵舆论,将演员的“不适应”转化为“不敬业”,本质是对艺人职业声誉的伤害。



对金靖的“搞她”,则更显傲慢。金靖是喜剧出身,为演好《繁花》里的“玲子”,提前三个月去上海弄堂体验生活,跟着老上海人学沪语、学做粢饭团,甚至把台词录在手机里,吃饭时都在听。

但她的42场戏份最终全被删减,理由是“喜剧感太重,破坏剧集的文艺调性”。而录音里的“我一定要搞她”,让这种“删减”多了几分私人恩怨的意味。

不是“角色不需要”,而是“我想让你出局”。金靖在曝光后首次露面时眼含泪光,说“我不怕戏份被删,我怕的是我的努力被当成笑话”



最让人心寒的是王家卫对游本昌的态度。92岁的游本昌是演艺圈的“德艺双馨”代表,为演好《繁花》里的“爷叔”,即便拍摄到凌晨三点也不用替身,还主动给年轻演员讲上海话的发音技巧。

但录音里,王家卫却和制片人说“游老师年纪大了,想法多,不是省油的灯”,暗指游本昌“难合作”。这种对长者的不尊重,彻底跳出了“艺术讨论”的范畴——无论游本昌在拍摄中是否有不同意见,用“不是省油的灯”来评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暴露的是权力者的傲慢:我掌握着创作话语权,所以我可以随意定义你的“合作度”。



如果说90年代的“无剧本”是“艺术探索中的权力越界”,那么2025年的录音门就是“权力异化后的人格冒犯”。前者的核心是“如何拍出好作品”,后者的核心是“如何用权力控制他人”;前者的争议还能被“作品结果”掩盖,后者的伤害却直接指向“人”本身——艺人的职业尊严、老艺术家的人格尊重、创作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当王家卫把“导演权力”变成“算计他人的工具”,他摧毁的不仅是自己的“大师人设”,更是公众对“艺术创作者”的基本信任:我们愿意相信艺术家有“怪癖”,但不愿相信艺术家会“作恶”。

三、公众觉醒:从“为经典买单”到“为尊重发声”



王家卫滤镜的破碎,从来不是单一事件的结果,而是时代语境下公众“审美逻辑”的转变——从“只看作品结果”到“既看作品,也看创作过程”;从“容忍艺术特权”到“拒绝权力霸凌”。

90年代的观众,为什么能接受王家卫的“无剧本”?因为当时的华语影视,更缺“好作品”。港片黄金时代虽产量高,但大多是“快餐式”的武侠、喜剧,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重庆森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学突破——那种“欲说还休的暧昧”“时间流淌的诗意”,让观众愿意忽略创作过程中的不完美。

就像林青霞14年后重看《东邪西毒》,在访谈中说“我终于懂了慕容嫣的孤独,当年的痛苦都值得”,这种“结果倒推过程”的逻辑,是当时公众的普遍心态:只要作品足够好,过程的痛苦就是“必要的代价”。



但2025年的公众,早已不买“代价论”的账。一方面,华语影视行业的“作品供给”早已过剩,观众不再为“稀缺的好作品”盲目妥协。近年来,《人世间》《觉醒年代》等剧不仅品质过硬,创作过程也充满“尊重”。

《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花5年查资料,每个角色的台词都贴合历史背景;《人世间》的导演李路为了还原80年代的东北,亲自去老厂房取景,演员的服装、道具都经过严格考证。这些作品证明:“好作品”与“尊重”从来不是对立的,反而能相互成就。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发展让“幕后真相”不再遥远,公众的“权利意识”也在觉醒。过去,演员、编剧的委屈只能藏在心里,而现在,一条录音、一段访谈就能引发全网讨论。

2024年,某热门古装剧的编剧因“被剥夺署名权”维权,网友自发整理“编剧权益清单”,推动行业协会出台《编剧署名权保护规范》;陈伟霆拒绝演“油腻霸总”,直言“我需要知道角色的逻辑,不能为了流量放弃对表演的尊重”,得到了大量观众支持。

这些事件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公众不再把“艺人”“编剧”当成“作品的附属品”,而是把他们当成“有尊严的创作者”——你可以要求他们敬业,但不能要求他们牺牲尊严;你可以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但不能用权力打压他人的合理诉求。



这种觉醒,本质是对“艺术特权”的祛魅。过去,我们总把“大师”神话,认为他们可以“超越世俗规则”——毕加索的私生活混乱被说成“艺术家的自由”,海明威的暴躁被说成“创作的激情”。

但现在,公众更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成就”与“人格修养”没有必然联系,一个能拍出《花样年华》的导演,也可能做出不尊重他人的事;一个能写出好剧本的编剧,也可能忽视演员的知情权。我们可以欣赏王家卫电影里的美学,但不必原谅他录音里的傲慢;我们可以承认《东邪西毒》的经典,但不必认同他“无剧本”背后的权力压制。这种“理性分离”,正是公众成熟的标志。

四、双重标准:“文艺高端”人设下的名利算计



不难看出,录音门之所以让王家卫的滤镜彻底破碎,还因为它暴露了其“双重标准”。台前塑造“纯粹艺术家”人设,幕后却在名利场中精于算计;嘴上说着“艺术无关名利”,行动上却在抢占他人的劳动成果。

王家卫一直以“不迎合市场”“只为艺术”的形象示人。他在访谈中说“我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留住时间”,拍《繁花》时宣称“花3年搭景,就是为了还原上海的黄金时代”,甚至拒绝平台的“超前点播”,说“不能让商业破坏艺术的完整性”。这些言论让他收获了“文艺导演”的标签,《繁花》开播时,不少媒体称赞他“坚守艺术初心,拒绝流量诱惑”。



但录音门背后的细节,却戳穿了这种“纯粹”。首先是“编剧署名权”争议:《繁花》获得第32届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改编)”,获奖名单上只有王家卫和另外两位“联合编剧”,而前期负责核心主线设计的编剧古二,仅被列为“前期责任编辑”,稿酬分文未得。

古二在曝光的聊天记录中说“我花了8个月写的初稿,确定了‘汪小姐、玲子、李李’三条女主线,王家卫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修改,但最后署名时,他说‘你的贡献不够’”。这种“抢署名”的行为,与其“尊重创作”的人设形成尖锐反差——如果艺术真的“无关名利”,为什么连一个公平的署名都不愿给予?



其次是“艺人资源的算计”。录音中提到,王家卫之所以让唐嫣推掉其他工作,是因为“她的流量能带动剧集招商”,而私下又吐槽她“没演技”;

让金靖参演,是因为“喜剧演员能吸引下沉市场”,删减戏份后又说“她的风格不搭”。这种“利用艺人流量,又否定艺人价值”的操作,本质是把艺人当成“招商工具”,而非“创作伙伴”。更讽刺的是,《繁花》宣传时,王家卫还特意放出唐嫣、金靖的拍摄花絮,营造“剧组和谐”的假象,这种“台前一套、幕后一套”的虚伪,让“文艺高端”的人设彻底沦为笑话。



其实,王家卫的“双重标准”,在华语影视行业并不少见。很多导演、制片人都喜欢塑造“艺术殉道者”的形象,嘴上说着“为了作品不计成本”,实则在票房、奖项、署名上斤斤计较;嘴上说着“尊重演员”,实则把演员当成“流量载体”。

但公众之所以对王家卫更失望,是因为他的“双重标准”藏得更深——他用电影里的“真诚”“尊重”打动观众,却在现实中做着相反的事。当观众发现,自己为《花样年华》的“克制与深情”落泪时,导演却在私下算计着如何利用艺人、抢占署名,这种“情感背叛”带来的失望,远比普通的“失德”更伤人。

五、结语:艺术不该成为失德的“遮羞布”



综上,王家卫风波远非个人纠纷,而是华语影视行业的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导演中心制的过度膨胀,照出了创作者权益保障的缺失,更照出了“艺术特权”逻辑的危害。当

我们讨论“王家卫滤镜破碎”时,真正该反思的是:华语影视行业,该如何平衡“艺术追求”与“尊重”?



王家卫曾说“电影是时间的艺术”,但时间不仅能留住作品,也能留住创作过程中的“温度”——是林青霞为角色迷茫时的眼泪,是古二为剧本维权时的坚持,是金靖苦练沪语时的执着。这些“温度”,比电影里的光影更珍贵,因为它关乎“人”的尊严。



当王家卫的滤镜破碎时,我们不必陷入“全盘否定”的极端——既承认他的艺术成就,也批判他的失德行为;既欣赏《东邪西毒》的经典,也关注唐嫣、金靖的委屈。这种“理性看待”,才是对华语影视行业最好的推动:让艺术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让创作充满“尊重”的温度,这样才能拍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培养出真正配得上“大师”称号的创作者。

毕竟,观众记住的,从来不只是《花样年华》里的那身旗袍,还有旗袍背后,创作者对人的尊重与善意,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北京这晚,郭晶晶用凸起的“小肚子”,给内娱审美上了生动的一课

北京这晚,郭晶晶用凸起的“小肚子”,给内娱审美上了生动的一课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11 16:06:53
网友吐槽:进了一批新国标电动车,根本没人买,又是赔本的生意

网友吐槽:进了一批新国标电动车,根本没人买,又是赔本的生意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11 06:00:03
河南省纪委监委:文海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河南省纪委监委:文海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鲁中晨报
2025-11-11 18:31:02
警惕:4000点成股市天花板,韭菜太多镰刀不够用

警惕:4000点成股市天花板,韭菜太多镰刀不够用

微评社
2025-11-11 13:18:43
苹果新配件iPhone Pocket亮相:将手机“随身穿戴”,1299元起售

苹果新配件iPhone Pocket亮相:将手机“随身穿戴”,1299元起售

IT之家
2025-11-11 17:26:06
卖茅台低于市场价将被罚?抖音电商回应

卖茅台低于市场价将被罚?抖音电商回应

新京报
2025-11-10 23:57:29
三角恋?陷害曾医生和副院长的人遭曝光?是一个叫汤淑珍的女人

三角恋?陷害曾医生和副院长的人遭曝光?是一个叫汤淑珍的女人

汉史趣闻
2025-11-11 19:40:24
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后,急盼美国支持,特朗普:日本也不算美国朋友

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后,急盼美国支持,特朗普:日本也不算美国朋友

临云史策
2025-11-11 22:00:26
资本大撤退,英雄联盟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刻?

资本大撤退,英雄联盟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刻?

圈内师老师
2025-11-10 18:07:03
中国商业火箭再次失手,和SpaceX差距在哪?

中国商业火箭再次失手,和SpaceX差距在哪?

财视传播
2025-11-11 17:07:39
广东92-73辽篮!球员评分:3人表现完美,3人满分,2人不合格

广东92-73辽篮!球员评分:3人表现完美,3人满分,2人不合格

多特体育说
2025-11-12 00:38:58
祖某某与曾某都在一起7年了?网友曝更多细节,祖某曾酒后吐真言

祖某某与曾某都在一起7年了?网友曝更多细节,祖某曾酒后吐真言

十九妹
2025-11-11 15:38:20
哨兵被队友遗忘,深埋地下9年,发现时仍坚守军需库,双目已失明

哨兵被队友遗忘,深埋地下9年,发现时仍坚守军需库,双目已失明

兴趣知识
2025-11-11 21:20:51
山西一女老板实名举报国企负责人后被打 该负责人已被撤职

山西一女老板实名举报国企负责人后被打 该负责人已被撤职

上游新闻
2025-11-11 21:27:04
中国国防部正式通告全球: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中国国防部正式通告全球: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9-13 09:38:07
全运会乒乓球!男单8强赛对阵出炉 林诗栋剃光头 梁靖崑1-4爆冷淘汰

全运会乒乓球!男单8强赛对阵出炉 林诗栋剃光头 梁靖崑1-4爆冷淘汰

刘哥谈体育
2025-11-12 00:21:41
解放军72小时行动后,民进党内讧加剧,矛头指向赖清德

解放军72小时行动后,民进党内讧加剧,矛头指向赖清德

阿筀田间生活
2025-11-10 19:56:26
争议!全运会王曼昱4-3险胜,不和谐一幕:球迷一边倒加油至破音

争议!全运会王曼昱4-3险胜,不和谐一幕:球迷一边倒加油至破音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11 18:00:45
深圳湾部分区域临时管控!最新通告

深圳湾部分区域临时管控!最新通告

深圳晚报
2025-11-10 23:47:00
集中开展一次大排查、深挖背后腐败问题!省委书记部署,聚焦这一重要工作

集中开展一次大排查、深挖背后腐败问题!省委书记部署,聚焦这一重要工作

政知新媒体
2025-11-11 22:10:54
2025-11-12 01:59:00
很哥 incentive-icons
很哥
作家
3504文章数 37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头条要闻

携6.1万枚比特币出逃英国 富婆奢靡生活披露

头条要闻

携6.1万枚比特币出逃英国 富婆奢靡生活披露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家居
教育
本地

艺术要闻

美得令人窒息!印度美女照片震撼上线!

手机要闻

小米10000mAh电池量产落地,REDMI中端机率先搭载,你期待吗?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教育要闻

老师们不奢望减轻什么负担,只希望能实行8小时工作制!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