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高盛集团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年内国内采购温和复苏。报告中还提到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的全球化步伐较快。
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全球化突破已经被世界看到。
腔镜手术机器人因其已经建立起了成熟的商业化路径,是全球手术机器人的销售主力。但也意味着,要突破达芬奇的壁垒相当不容易。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海外订单超43台,超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半年国内装机量。
其中,微创机器人旗下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商业化订单截至目前已突破100台,全球商业化装机突破60台,2025年上半年,图迈于海外市场斩获18台订单,并完成了16台商业化装机和销售。
思哲睿康多®机器人继在印度市场取得突破后,陆续在厄瓜多尔、印尼、阿塞拜疆等国的订单正式进入批量交付阶段。
另一家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企业精锋医疗,2025年开启全球化,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在全球近20个国家斩获25台商业化订单,累计突破30台。近日,精锋医疗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及单多孔手术机器人超级系统MSP2000正式获得欧盟CE认证(MDR),是精锋医疗继今年3月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欧盟CE认证后,在国际化征程中达成的又一里程碑。此外,精锋医疗已与中东领先的医疗集团AMICO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将加速精锋®手术机器人技术在中东医疗机构的落地应用,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手术机器人本地化生态体系。
佗道医疗高度重视东盟市场,计划在未来完成佗灵®腔镜机器人在东盟主要国家的注册认证工作。同时,作为佗道医疗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点,其新加坡研发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医疗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与转化,并与ASTAR旗下微电子研究院(IME)展开深度合作,在MEMS传感器、微纳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手术机器人属于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其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推广难度大,达芬奇长期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起步较晚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特别是腔镜手术机器人,从获批到规模化出海,用了三年时间追赶。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出海方面,用哪些关键动作赢得全球手术室认可?
01
手术机器人出海版图
手术机器人出海第一步就是选择目标市场,全球手术机器人细分领域差异较大。不同市场手术机器人渗透率,主要应用术式都有所不同。
从战略上看,国内手术机器人出海国家战略基本先从新兴市场切入,再重点发力成熟市场。微创机器人早期聚焦非洲、中亚、巴尔干等新兴市场;随后向东南亚、拉美延伸;2025年起,将在欧洲、巴西等大市场重点发力。精锋医疗出海主要聚焦中东欧+南欧,一带一路市场,2025年重点拓展拉美市场。
国产手术机器人出海的几大市场有各自的特征:
欧洲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速 + 高潜力”的双高特征。欧洲市场总体来看,面临人员短缺、医疗保健方面政府资金减少的挑战,但手术机器人增长较快。欧洲市场手术机器人渗透率较低,腔镜手术机器人在欧洲渗透率约为2%,美国市场渗透率约为15%,欧洲市场还有进一步提升渗透率的机会。
西欧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增长大本营。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欧洲市场表现来看,2024 年欧洲新装机 309 台 da Vinci(含 5 代 Xi/5/SP),占全球新增装机的 20%,期末存量约 1 900 台。德国、英国、意大利是驱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量增长的主要几大市场,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竞争难度较大。
中/东欧是国产突破口。国内企业在意大利、比利时、波兰已完成装机。出海欧洲,国产企业落脚点是中欧、东欧国家,这些国家手术机器人渗透率低,增长快,是长期被忽略的潜在市场。以波兰为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装机了约 80 台腔镜手术机器人,2023年进行了约一万例机器人辅助手术,相比于2022年增长了108.71%。在波兰,精锋医疗与波兰老牌医疗集团Meden-Inmed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在中东欧市场的深度落地。
亚太市场也是国产企业关注的焦点。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商业化情况来看,日本是Intuitive在亚洲最早进入的市场之一,系统使用率高,系统装机增速趋于平稳;韩国单孔手术机器人增长较快;印度是去年亚太地区手术量增长最快的市场,装机量增长也较快。
国内企业在亚太重点布局中亚和东南亚市场,已经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格鲁吉亚、印度、泰国完成装机。
拉美市场也有望成为国产企业海外业绩爆发点。拉美市场中巴西是国内手术机器人出海的主要国家,巴西微创外科技术发展成熟。巴西人均GDP和中国市场相差不远。巴西积极采用机器人手术,已安装了 100多个机器人系统,集中在经济繁荣的东南部地区。同时,巴西市场对于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学术服务要求都较高。2025年,微创机器人和精锋医疗手术机器人都在巴西拿证,接下来预计将作为重点市场。
在不同的市场,国产手术机器人进军策略不同,在新兴市场,国产手术机器人主要助力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升级;在成熟市场,国产手术机器人主要借助远程手术这一新兴技术打开市场认知。
总体来看,国产手术机器人出海已从试水阶段走向规模化布局,成熟市场的开拓是接下来的重点。
海外腔镜手术机器人行业长期由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导,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在海外市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02
国产手术机器人出海,需布局的核心竞争力
毋庸置疑,与达芬奇相比,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具有显著的性价比优势。
以术锐®机器人为例,其价格预计仅为达芬奇SP的2/3,并凭借在普外科、胸外科领域创造诸多世界首例的术式,有望在适应证覆盖方面优于达芬奇SP。
精锋医疗则将其多孔、单孔手术机器人及远程手术系统整合为一体化平台,在行业率先推出了“三合一”外科手术解决方案,一套控制系统能同时适配多孔与单孔机器人,用更低的整体配置成本最大化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国产厂商通过核心技术和算法攻克、完善的本土化供应链建立起的成本优势,将使其产品在医疗预算有限的国家得以快速铺开。
当然,仅靠“低价”优势还不足以构建核心竞争力。要让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产品力获得海外临床专家的认可,提升产品力是重中之重。从已有企业探索经验来看,国产手术机器人在产品端有不同的路径:
第一,打破垄断,需要更具创新属性的产品。在手术机器人领域,远程手术技术正成为国产企业突破国际竞争壁垒的核心战略。凭借前瞻性布局与技术突破,国内企业已在远程手术领域构建起独特优势。将远程手术从技术亮点转化为国际医生群体的认可,为品牌高端化突围开辟了关键突破口。
首先是远程手术功能。微创图迈®机器人于2022年1月底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成为国内首款获批并投入临床应用的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后续,图迈®机器人以5G技术作为突破点,实现了远程手术的突破。通过构建底层核心技术,包括开发一些特殊算法,图像低时延超压缩、数据多维加密传输等技术,去降低信号不稳定和传输延时等不利影响,于今年4月获批成为全球首个可应用于全科室远程手术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
精锋®手术机器人也通过5G技术,帮助巴西巴拉那州当地医疗专家团队成功开展了拉丁美洲境内首例跨城远程动物实验手术,连接了跨越500公里的卡斯卡韦尔CEONC癌症医院与坎波拉戈Scolla外科培训中心,成功为实验猪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两地间双向通讯距离超过1000公里,双向网络延迟仅10毫秒,整个手术过程流畅无卡顿。
9月底,精锋®手术机器人还完成了一场获得吉尼斯纪录认证的“最远距离远程机器人手术”世界纪录。该手术由巴西和科威特双方的专家共同完成双向的远程机器人经腹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认证距离为12034.92公里。
2025年7月,思哲睿康多®机器人SR2000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办的SRS 2025机器人外科学年会上,通过全球直播,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异国双连台、跨洲际、三控制台多点协作机器人辅助远程手术。
力反馈技术因能使医生感知器械与组织间的接触力,辅助医生在精细操作中精准控制施力强度而备受关注。目前,达芬奇5已引入力反馈技术,国内企业也在加速追赶并打出了差异化优势。
微创机器人旗下的图迈®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首创了腔镜手术机器人力觉感知呈现组件——“力呈现”,成本远低于欧美机器人,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术锐®机器人正在开发“本体传感”创新技术,创新力感知算法,不需要增加额外硬件便可实现力反馈功能;佗道医疗的“手术机器人力感知与力反馈技术”可以高度还原真实手术触觉反馈,帮助医生缩短学习曲线。
另外,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获批心脏外科,而放眼国内则几乎处于空白。因此,除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妇科之外,在心脏外科和儿科等高难度术式上,国产企业仍有追赶空间。
目前,国内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并已取得成绩。例如,术锐®单孔机器人临床应用覆盖实现小儿外科,并正积极拓展头颈外科及甲乳外科等新适应症,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创了40余项国际首创术式,且公司正在与多家医院合作,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以研发心脏单孔手术机器人。
可以预见,高风险、高难度的复杂术式攻坚,将成为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攻坚欧美高端市场的一大契机。
第二,差异化布局。在产品线布局方面,精锋选择了多孔与单孔双平台并行的产品策略,能覆盖腹腔镜外科常见术式的不同需求。多孔系统更适合大范围操作与协同配合,单孔系统则在微创程度和美容需求上具备明显优势。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可以选择对应的产品,也使其在海外的招标、谈判合作中,拥有灵活的布局。
一位业内人士曾表示:在手术机器人这一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力始终锚定在产品力本身。想要在海外市场真正打开局面,最终要靠卓越的产品表现赢得客户认可。
03
KOL和成熟渠道商是突破关键
除了产品力,学术推广培训是出海关键竞争力,也是海外销售中最难的一步。和其他医疗器械不同,即使手术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海外注册,但销售极其依赖培训、学术推广和服务。医生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上手,达到熟练的程度后,才能用起来。
学术影响力是手术机器人品牌建设的重要部分,国内企业主要通过行业顶尖学术会议和学术网络,协助专家使用国产产品产出学术文章、参与行业顶尖学术会议发布突破性成果,逐步构建国际学术影响力。
例如,2025年机器人外科学会(SRS)在法国举行期间,多家国内企业参与。图迈®机器人在大会上完成全球首例洲际超远程肝癌切除手术,成功为远在浙江杭州的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超远程肝癌左叶切除手术。
今年,第22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机器人学分会大会(ERUS25)在英国伦敦隆重举行。精锋医疗携明星产品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亮相这一全球顶级学术盛会,更通过一场跨越8200公里的超远距离手术直播,又一次在欧洲医疗科技创新高地,向全球与会专家展示中国在远程手术领域的世界级突破。今年8月初,巴西引进的首台精锋®手术机器人正式入驻拉美地区最大的外科培训基地之一Scolla外科培训中心,完成商业化装机。
在图迈®机器人和精锋®机器人的新闻中,我们屡屡看到KOL对其产品推广的重要作用。格鲁吉亚MMT医院成功完成一例使用图迈机器人参与的保留神经根治性前列腺癌根治术,该手术由格鲁吉亚最高奖项格鲁吉亚国家奖得主、泌尿外科著名专家Prof. Karazanashvili带领团队完成,也是该院第100例机器人手术。法国尼斯大学医院著名的泌尿外科执业医生Youness Ahallal在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内的微创机器人总部手术机器人全球远程指挥中心,为一位远在非洲国家摩洛哥的患者完成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精锋手术机器人完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 “最远距离远程机器人手术”也是由巴西机器人手术先驱Dr. Leandro Totti和科威特知名外科专家Dr. Humoud Alrasheedi共同完成。这些KOL对产品的认可,直接帮助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当地医院的推广和辐射。
和成熟渠道商合作可以快速建立起销售网络,降低本地化运营成本与风险,提升品牌信任度与认可度。手术机器人的代理商需要投入团队、培训、学术、售后等多方面的资源,需要长期投入的耐心,短期回报并不高。
以精锋医疗打开欧洲市场为例,精锋医疗选择与泌尿外科医疗器械全球领导者Dornier MedTech以及波兰老牌医疗集团Meden-Inmed达成重大战略合作,并共建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通过其成熟的网络渠道等支持体系,以“南欧+中东欧”的双核布局,逐步辐射形成覆盖欧洲南北市场的战略网络。
总的来看,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仍然是寡头市场,国内企业的空间还很大。当前行业竞争焦点已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全球第二梯队主导权的争夺,美敦力与国产企业形成平行竞争态势。在全球范围内,手术机器人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高昂的成本是阻碍手术机器人应用扩大的一大障碍,国产手术机器人出海有望为解决手术机器人可及性难题带来解决方案。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