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小红书刷到个帖子,有人求个“分摊酒店房费搭子”去看演唱会,下面一堆人问“还缺人吗”。
这年头,找个分担成本的人,比找个能聊心事的人容易多了。
![]()
别只盯着“跑搭子”,那都是旧闻了。
“饭搭子”陪你拔草新开的餐厅,“旅游搭子”负责A路费和拍游客照,甚至还有“摸鱼搭子”在上班时互相打掩护。
大家的关系越来越“垂直”,只在一个点上相交,互不打扰对方的整个世界。
这不是人情冷漠,这是成年人高效率的自救。
深交一个朋友的成本太高了,时间、情绪、人情债,哪一样不是负担?
![]()
“搭子”关系主打一个“轻”,像共享单车,扫码就走,到了地方就锁车,互不亏欠。
豆瓣上那些“搭子”小组,动辄几十万人,需求五花八门。
这背后是估值千亿的“孤独经济”在撑着。
年轻人不是不需要陪伴,是需要一种“可控”的陪伴。
既能解决眼下的功能需求,又不必承担长远的情感责任。
现在连AI都成了万能搭子。
![]()
除了陪跑,还有AI心理咨询师24小时在线,随时提供情绪价值。
比起跟真人朋友倾诉,它永远有耐心,还不用担心秘密被泄露。
这种“赛博陪伴”的崛起,恰恰说明了真人陪伴的稀缺和昂贵。
家庭关系也开始借鉴这种模式。
夫妻之间各管各的KPI,用智能手环监测对方睡眠,比问“你昨晚睡得好吗”更直接。
亲子之间靠APP定位和消费记录维系“云关心”,主打一个高效和数据化。
![]()
当然,这种关系干净利落,但也像一次性筷子,用完就扔。
真到了深夜想找人说句话,翻遍通讯录都是“功能性好友”。
解决了一时的麻烦,却可能加深了长久的孤单。
所以,别再纠结什么“人心不古”了。
大家不是不渴望连接,只是换了一种更经济的活法。
与其说是关系降级,不如说是精准外包。
把陪伴的需求,外包给最合适的人或AI,自己好集中精力,去应付生活这个最大的甲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