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的朋友圈都被一个叫“引大济岷”的工程刷屏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了,总投资575个亿,要修整整8年!
消息一出,很多外地朋友就纳闷了:四川不是天府之国吗?到处都是江,怎么还要搞这么大的工程去引水?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图片
你要是这么想,那就把问题看简单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世纪工程的背后,到底藏着成都平原多大的“渴望”。
看似水多,实则“心慌”:成都平原的“水瓶颈”有多严重?
我们常说成都平原靠都江堰,这话没错。千百年来,岷江水通过都江堰的调配,养活了世世代代的人。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水源太单一了!
![]()
整个成都平原经济区,几千万人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几乎全靠岷江这一根“独苗”撑着。这就好比一个家庭,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一个人,一旦这个人有个头疼脑热,全家都得跟着喝西北风。
对于一个特大城市群来说,这种单水源的风险实在太高。万一哪年遇到特大干旱,岷江上游来水少了怎么办?万一上游水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怎么办?后果不堪设想。
![]()
所以,别看成都表面上河网密布,水色撩人,实际上在水资源安全这个问题上,一直有点“心慌”。给成都平原再找一个稳定可靠的“水龙头”,早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
方案定了!从大渡河“借水”,怎么个借法?
找谁“借水”呢?目光自然投向了西边,那里有水量充沛、水质优良的大渡河。
“引大济岷”,顾名思义,就是把大渡河的水,引到岷江流域来。但这个“引”,可不是在地面上挖条明晃晃的河那么简单。
![]()
根据规划,这条总长261公里的输水线路,绝大部分都将深埋于地下,通过巨大的隧洞来输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条“地下巨龙”,从大渡河的泸定水电站库区出发,潜入地下,一路穿山越岭,最后把甘甜的河水送到成都平行的各个水库里。
这条“地下巨龙”建成后,每年能为成都平原带来超过15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直接受益的人口超过3400万,覆盖成都、德阳、绵阳等8个核心城市。到那时候,成都平原才算真正有了“双保险”,用水的底气就完全不一样了。
![]()
最大的难题:如何不打扰国宝“滚滚”的好梦?
这个工程,技术难度极大,要穿越2000多米深的山体,攻克各种复杂的地质难题。但比技术更难的,是生态问题。
因为工程线路,正好要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要在国宝的家门口动土,这事非同小可。
![]()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整个工程可以说费尽了心思。线路规划绕开了大量的生态敏感区。其次,躲不开的,就从地下“钻”过去。
可以说,整个工程都是在“小心翼翼”中推进。既要城市的发展,也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和可爱的国宝,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引大济岷工程,是四川为未来下的一盘大棋。期待8年后,这条“地下天河”能顺利通水,让天府之国更加安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