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寒冬未至,乌克兰的夜空已被导弹和无人机撕裂。
2025年10月下旬,俄罗斯发动了今年以来对乌克兰能源系统最大规模的空袭之一,52枚导弹与653架无人机扑向发电厂、电网甚至居民区,导致多地陷入黑暗。
泽连斯基连夜发声,呼吁西方“别再犹豫”,而俄方则宣称这是对“军工设施”的精准打击。
能源战,正成为这场冲突中最残酷的消耗战。
![]()
能源设施成“靶心”,民生与战争边界模糊
此次空袭覆盖基辅等9个地区,乌克兰最大私营能源企业DTEK多处发电厂受损,西部利沃夫州两处关键能源设施遇袭,乌克兰能源部坦言,停电波及“大量用户”,但更严峻的问题在于冬季供电储备被严重削弱。
扎波罗热州一名当地官员透露,空袭不仅造成2人死亡、17人受伤,还炸毁了为医院供电的备用线路,医护人员不得不靠发电机维持重症监护室的运转“,这是对生存系统的直接攻击”,一名能源工程师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乌克兰空军称拦截了623个空中目标,但俄军无人机采用“蜂群战术”,低成本、高数量的攻击让防空系统疲于应对,法国24台分析指出,此类打击已从军事目标扩散至民生基础设施,试图通过瘫痪电网瓦解乌克兰的抗争意志。
![]()
俄乌能源博弈升级,双方互击“命脉”
俄国防部明确将此次行动定义为“对军工联合体的打击”,但承认目标是能源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俄方宣布占领哈尔科夫州的萨多韦村和扎波罗热州的克拉斯诺吉尔斯克村,进一步巩固对乌东地区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莫斯科一直将扎波罗热州视为本国领土,此次行动也被视为“国土防御”的一部分。
乌克兰的反击同样凌厉,近一个月,乌军多次袭击俄罗斯炼油厂,导致俄南部一座大型炼油厂停产检修,国际油价应声波动,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10月报告显示,乌军使用无人机袭击俄能源设施的频率同比上升40%,试图削弱俄战争资金链,但俄方通过分散储备、加强防空,部分抵消了影响。
![]()
西方制裁陷入“疲劳”,和平进程停滞
泽连斯基紧急呼吁G7国家加大制裁,但欧洲内部出现分歧,德国《明镜》周刊10月20日报道称,部分欧盟国家担心对俄能源制裁会反噬自身经济,尤其在冬季能源需求高峰临近时,美国特朗普政府虽重启和谈,但俄乌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对话陷入僵局。
联合国能源署数据显示,乌克兰目前需进口约30%的电力维持基本需求,而欧洲电网互联项目成为“生命线”,但俄军持续针对跨境输电设施发动袭击,如10月中旬对波兰-乌克兰输电线路的试探性打击,让国际社会担忧冲突外溢风险。
![]()
结语
能源战的残酷在于,它让平民与士兵一样成为前线,乌克兰人在黑暗中修复电网,俄罗斯人在油价波动中承受代价,而和平仍遥遥无期。
或许正如基辅一名志愿者在废墟边的留言:“灯光会再次亮起,但照亮未来的,只能是谈判桌上的共识”,寒冬考验着生存的韧性,也考验着人性的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