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甲龙,多数人想到的是背着厚甲、拖着尾锤的 “重装坦克”。
可辽宁曾挖出一种 34 厘米长的 “迷你甲龙”—— 奇异辽宁龙,一度被当成 “最小成年甲龙” 和 “最小鸟臀目恐龙”。
 ![]()
但 2025 年 10 月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新研究,直接推翻了这个延续 20 多年的结论。
这只 “恐龙界小明星” 的身份,藏着怎样的学术反转?
34 厘米的 “成年龙”,其实不到 1 岁?
2001 年辽宁龙刚被命名时,古生物学家看它的骨骼有个特点:神经弓和椎体之间的分割线很开阔,便认定这是成年个体。
 ![]()
甲龙模型
要知道,34 厘米的体长比一只家猫还小,立刻让它拿下 “最小甲龙”、“最小鸟臀目” 双头衔。
但骨组织学研究戳破了这个误会。
中科院团队选了两个标本切片分析:小的 ELDM V1121 股骨才 31.5 毫米,大的 IVPP V20798 股骨 56.5 毫米。
 ![]()
结果连 “恐龙骨骼年轮”,也就是生长停滞线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小标本里还有 “孵化线”,这是刚出壳的直接证据,两个个体年龄都不到一岁。
为啥之前会认错?原来早期只看骨骼外形,没查 “微观档案”。
 ![]()
IVPP V 20798股骨骨骼显微结构
就像看小树只数枝桠,没看树芯年轮,自然会出错。现在明确了:这些化石是全球最早的甲龙幼崽化石,而非迷你成年龙。
甲板结构暴露它的 “家族身份”
年龄搞清楚了,另一个争议也有了新答案:辽宁龙到底属于甲龙里的哪个分支?
甲龙类分两大家族:甲龙科有尾锤,结节龙科没有,之前一直分不清辽宁龙的归属。
 ![]()
这次研究首次分析了它颈部的半环形甲板,发现骨头结构是 “致密硬骨包着疏松骨”,这和甲龙科的特征一模一样,结节龙科的甲板可不是这样。
这意味着,要是这些幼龙能长大,尾巴末端大概率会长出标志性的尾锤,就像大名鼎鼎的头甲龙那样,靠 30 公斤重的尾锤防御天敌。
 ![]()
不过也有疑问:甲龙科大多是几米长的大块头,辽宁龙成年后能长多大?
目前还没发现成年化石,这成了新的研究悬念。
会游泳、吃鱼的甲龙,是个 “怪咖” 吗?
新研究解决了年龄和分类问题,却没碰另一个更颠覆的推测:辽宁龙可能是半水生甲龙。
 ![]()
之前的研究发现,它的腰带连接得很松,尾巴摆动灵活,像鱼鳍一样适合游泳,腹部还有特殊护甲,能防水下袭击。
更奇怪的是,化石胃部里居然有鱼的残骸,要知道甲龙类基本都是素食者。
有人猜测,它小时候吃鱼,长大才改吃植物,就像现在的某些龟类。
 ![]()
但这个 “食性反转” 的说法,既没有被新研究证实,也没被推翻。
辽宁龙的栖息地在辽宁义县组,白垩纪时这里湖泊密布,确实有可能演化出半水生恐龙。
但没有更多化石证据,这个 “水栖甲龙” 的身份,还得打个问号。
 ![]()
结语
从 “最小成年甲龙” 到 “最年幼甲龙化石”,辽宁龙的身份反转,恰恰体现了古生物学的魅力。
没有一锤定音的结论,只有不断被证据更新的认知。
它的甲板藏着家族密码,胃部的鱼化石留着生存线索,这些未解之谜还在等新化石说话。
或许某天,我们会发现:成年的辽宁龙是带着尾锤、能下水的 “全能甲龙” 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