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獭经常在水面上漂着睡觉,那画面真叫一个惹人爱:一群毛茸茸的小家伙,肚皮朝上,悠闲地浮着,还跟好哥们儿似的拉着手。乍一看,还以为它们在玩过家家呢!为啥非得手拉手?莫非是怕水流给冲跑了,还是它们感情好得不行,连睡觉都不分开?
水獭这种小动物,主要是海獭,生活在北太平洋的冰冷海水里,比如阿拉斯加或加拿大的沿岸。它们白天忙着潜水抓贝壳、海胆啥的当饭吃,晚上累了,就找个相对平静的水域歇着。
![]()
可问题是,海上水流变化快,一会儿刮风,一会儿涨潮,稍不留神,单个水獭就可能被冲得老远。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漂远了容易被鲨鱼或虎鲸盯上,还可能冻着或饿着。所以它们睡觉时就整出了这个“手拉手”的招儿。
具体咋操作?水獭们会用前爪互相勾住,或者抓住海带、水草固定位置,形成一个小团体。这么一来,大伙儿就像拴在一块儿的船锚,谁也别想随便飘走。
![]()
科学家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盯上这事儿了,通过野外观察和追踪研究,发现这行为在海獭群体里特别常见。例如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报告显示,在加州蒙特雷湾,超过80%的睡眠群体都这样干。
说白了这就是它们的生存策略,跟友情不友情的没太大关系:虽然它们挺社会化的,平常也爱一起玩耍。
那有人问了,为啥非得拉手?为啥不找个石头缝躲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早就琢磨透了。首先,水獭的毛皮特重要,一层厚实的绒毛能锁住空气,帮助它们保暖。
![]()
要是晚上睡觉时被冲散,孤单一个漂在冷水里,身体热量散得快,容易失温。其次,水流的力量真不小。海洋学家测量过,普通洋流速度能达到每小时几公里,单个水獭体重也就三四十公斤,轻飘飘的,一冲就飞。
但手拉手组成团后,整体的阻力变大,就算水流再猛,也能稳住阵脚。更关键的是,这招儿能防天敌。海獭的天敌不少,比如鲨鱼或海狮,要是单个睡,人家容易偷袭;可一大群凑一块儿,还能互相放哨,一眼瞅见不对劲,大伙儿立马惊醒逃生。
![]()
这种行为是进化来的本能,帮助水獭种群在恶劣环境下存活。数据上也不含糊——根据海洋生物学研究,手拉手睡眠的群体,幼崽成活率比单干的能高出15%到20%。
不过咱也别完全否定情感因素,水獭平时挺粘群的,捕食或玩耍时会互动,但这睡觉拉手主要还是实用性的。科学家用摄像机拍过,发现它们拉手时动作很快,几乎是本能反应,没那么多“深情对视”。
![]()
再往深了说,水獭这习惯还跟它们的生活习性挂钩,它们是海洋哺乳动物,一天得睡上十来个小时,睡觉姿势特有讲究——仰面朝天漂着,把爪子搭在肚皮上或互相拉着。为啥这样?因为能省力气啊。
整天潜水累得慌,漂着睡既不用游动,又能呼吸空气。要是没这拉手习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漂到深海区,那可就惨了,找回家的路都费劲。另外,水温变化也得考虑。
![]()
冬天海水温度能降到零度左右,水獭得靠着彼此的身体热量保温。研究指出,靠得近的水獭核心温度能高出1到2度,这对生存至关重要。当然,这行为不是海獭专属,其他水獭种类也有类似习惯,但海獭最突出。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