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发现了奇特的深海生物。该团队使用载人潜水器探索了西北太平洋的海洋沟,深度超过31,000英尺。
在那里,他们记录了奇特生态系统的精彩画面,包括蛤蜊群、像冰一样的细菌垫和管虫群。这一发现发表在期刊Nature的研究中,标志着深海探索的一个新里程碑,超越了之前拍摄的海洋脊椎动物记录,其中包括2023年在日本海岸发现的27,350英尺深的蜗牛鱼。
在阳光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发现生命
深海沟是深度在19,700到36,100英尺之间的深海凹陷地,是由一个构造板块潜入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的。这些偏远地区——地球上探索最少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支持依赖化学合成而非阳光的生命。
新的发现证实,这些极端环境确实孕育了独特而有韧性的生物群落。研究团队记录了在库页岛-堪察加和西阿留申海沟附近,围绕丰富的甲烷渗漏聚集的深海生物种类,这些生物依靠化学合成获取能量。
根据研究结果,这些生态系统由深层沉积物层中的断层上升的富含甲烷和硫化氢的流体维持。同位素分析表明,甲烷是由微生物分解埋藏在海床中的有机物质产生的。
由于其他深海沟壑中存在类似的地质条件,科学家们认为化学合成生态系统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普遍。此外,随着在深海区域不断发现化学合成群落,研究人员可能很快会发现新物种,并揭示适应极高压环境的动物与微生物之间之前未知的关系。
发现管虫和软体动物的栖息地
根据首席研究员彭晓彤博士的说法,这次探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去探索深海未被勘测的区域,团队所遇到的情况非常惊人。
作为未来研究的一部分,团队旨在了解这些被称为化学合成生物的生物如何将化学化合物转化成能量。来自中国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IDSSE)的梅格兰·杜博士强调了适应极端压力的挑战,并指出,揭示它们在如此极端条件下的生存机制是他们计划探索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最近的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对生命在极端深度生存的限制的看法。杜在回忆自己下潜到漆黑深渊的经历时补充说,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很可怕,但她鼓励学生们向潜水器的窗外看——那里的景色真的很让人振奋。
这项研究是全球深海探测计划(GHEP)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由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国际项目,历时十年。该计划的重点是利用先进的深潜技术,探索地球上最深的海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