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消息,2025年三季度半导体板块上市公司财报披露完毕,行业呈现“整体回暖、内部分化”的格局。据全球半导体市场报告显示,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环比增长8.2%,中国市场贡献超30%增量,汽车半导体与AI芯片成为拉动板块增长的核心动力,但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重构仍给企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二级市场上,半导体板块是当前热点,166家上市公司中,年内共有19家上市公司股价翻倍,148家企业增幅为正。
![]()
汽车半导体触底反弹,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汽车半导体领域迎来周期性复苏。伯恩斯坦报告指出,三季度多数汽车半导体企业给出环比增长指引,英飞凌、恩智浦等头部厂商业绩改善显著。国内市场层面,新能源汽车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5%,带动车规级芯片需求攀升,单车半导体价值量较燃油车高出3倍以上。
![]()
不过复苏之路并非坦途。闻泰科技财报显示,其半导体业务单季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12.2%,毛利率维持34.56%高位,但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冻结措施引发供应链担忧。公司坦言,若年末前无法恢复安世控制权,可能面临收入利润阶段性下调风险。受此影响,安世客户纷纷加速国产替代,士兰微、斯达半导等企业订单量显著增加,士兰微12英寸产线稼动率保持在90%以上,规模效应持续释放。
AI与政策双轮驱动,国产技术突破频现
AI芯片成为板块另一增长亮点。三季度国内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翻倍,高端算力芯片供不应求,寒武纪、瑞芯微等相关企业市值表现亮眼,寒武纪以5798亿元市值位居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榜首。同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对半导体设备等“卡脖子”领域给予研发投入30%补贴,并设立超500亿元产业基金。9月工信部发文攻关5G/6G关键芯片技术,三季度央企信创采购订单超800亿元,同比增长45%。
技术突破方面,国内某头部晶圆厂14nm制程良率突破90%并向手机厂商供货,国产EDA工具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实现“从0到1”突破,推动市场对国产替代信心提升。公募基金三季度同步加仓半导体板块,政策、技术、需求共振下,行业长期成长逻辑进一步强化。
供应链挑战犹存,企业分化加剧
全球产业链碎片化仍推高运营成本。闻泰科技80%半导体产能集中于国内,但荷兰总部技术封锁导致车规级认证流程中断,重构交付渠道使物流成本上升22%,交货周期延长至45天,库存周转天数从68天增至85天。鼎泰匠芯3万片/月产能利用率仅65%,设备折旧压力侵蚀利润。
企业表现分化明显,长电科技、华润微等封测及功率半导体企业保持稳健增长,而部分依赖单一市场的企业受需求波动影响较大。从市值规模看,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梯队分明,豪威集团、兆易创新等第二梯队企业市值均突破1400亿元,行业集中度呈提升趋势。
展望四季度,行业人士认为,随着库存逐步去化及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半导体板块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地缘政治风险与技术迭代压力仍需警惕。企业需在供应链安全与技术创新间寻找平衡,把握汽车电气化、AI算力等结构性机遇,推动行业向高端化、自主化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本号原创文章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内容仅供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信息和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及公开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