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很多人以为“钱”是黄金、是纸币,其实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张“收据”。
文 | 三清资深战略投资者
在财经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我见过太多人在“钱”这件事上迷迷糊糊——赚的时候稀里糊涂,亏的时候一头雾水。今天咱就把这层窗户纸彻底捅破:钱的本质搞明白了,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你才算真正摸到了门道。
一、从宋朝“交子”说起:钱,本就是张“信任收据”
很多人以为“钱”是黄金、是纸币,其实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张“收据”。
北宋四川有个做盐铁生意的商人(咱就叫他“张老板”),他朋友王富贵要去广东做药材买卖,抱怨“金银太重,路上怕劫匪”。
张老板一拍脑袋:“你把金银放我这,我给你开张收据,到广州拿收据就能换钱。”
这张收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你看,钱从一开始就不是“东西”,是大家互相“相信”的凭证。
后来张老板发现,大家越来越习惯用交子结算,没人天天来换金银(这才是真正的财富),他就悄悄多印了些交子放贷收利息——这就是最早的“银行思维”。
但纸包不住火,哪天大家集体来换金银,张老板的金库扛不住,“挤兑”就来了。
这事儿放在今天,就是银行倒闭的翻版。
二、现代货币:90%的钱是“借”出来的,不是“印”出来的
现在咱们用手机支付,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又是从哪来的?
很多人觉得是央行印的,大错特错!
现在90%的货币是商业银行“借”出来的。
给你举个“小岛模型”:
假设小岛上有个“钱多多银行”,央行规定“准备金率10%”(意思是银行每收100块存款,得留10块当备用金)。
李老板存了1000块,银行留100块,把900块贷给开发商许总;
许总拿这900块付工程款给王包工头,王包工头又把900块存回银行;
银行再留90块,把810块贷给个体户……
就这么循环下去,最初的1000块,能“生”出1万块的货币总量!
这就是“货币乘数”——钱是靠“借贷”在银行体系里滚出来的,不是印钞机“印”出来的。
2008年咱们搞的“4万亿刺激”,就是靠这个机制,最后带动了30多万亿的社会融资,房地产那波繁荣就是这么来的。
三、钱的本质是“债务”,社会运转就是“债务循环”
现在你该明白了:现代货币的本质是“债务”,收据欠的实际财富。
你办房贷,银行账上“凭空”多了这笔钱——不是谁存的,是银行“记”出来的,对应着你欠银行的债。
整个社会就是个“债务循环”:企业借钱扩大生产→发工资给员工→员工花钱消费→企业赚到钱还债→再借钱扩大生产……
一旦有人不敢借了,循环就断了。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一直推动金融的原因,它就像一个一直膨胀的雪球,根本停不下来,一旦停下来就会瞬间崩盘。
知道现在各国央行为什么挣着屯黄金了吗?
那是因为作为全世界债主的美国的美元的债务已经膨胀到了危险的地步,一旦崩盘,美国的财富泡沫就会瞬间消失,美元将一文不值,攥在你手里的美债(钱)就是一堆废纸。
日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裂后,企业和家庭集体“不敢借钱、只想还债”,哪怕央行把利率降到0甚至负数,大家也不贷款。
这叫“流动性陷阱”——钱都被还回去了,却没新钱生出来,经济就“通缩”了(货币越来越少,物价下跌,大家更不敢花钱)。
也就是说,那个国家越发达,物价就会越高,钱就越不值钱。
所以,钱越来越不值钱是各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因为大家都在透支债务。
四、看懂钱的本质,才能看懂政策和投资
既然钱是“债务循环”,那政府在通缩时就得“下场”。
比如修基建、发消费券,本质是政府“借钱花钱”,把断了的循环接起来。
这不是“乱花钱”,是“制度性托底”。
日本当年就是反应慢了,才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放到投资上,你也得顺着这个逻辑来。
比如货币宽松、信贷扩张的时候,股市和真正的财富容易涨;
一旦大家不敢借钱了,资产价格就得承压。
你买的不是股票和真实财富,是“债务循环”的预期。
![]()
总结:钱是“信任”,社会是“循环”
说到底,钱就是张“大家相信能兑现的欠条”。
社会运转,就是靠“相信明天能还钱”的预期在循环。
你看那些财经新闻里的“降准”“加杠杆”“防通缩”,本质都是在调节这个“债务循环”。
看懂了钱的本质,你就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经济就是信心游戏”——信心在,债务循环就转得动;信心没了,钱就真成了“纸”。
所以,媒体的预期动向对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不算短,也不长,但把“钱的本质”讲透了。
你要是能把这些逻辑刻进骨子里,不管是看政策、做投资,还是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都能比别人通透一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