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国发出全球通缉令,逮捕中国芯片科学家陈正坤,现在怎么样了?

0
分享至

2020年11月,美国旧金山法院发布一纸通缉令,FBI网站挂出了一张华人科学家的照片,悬赏25万美元。这不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嫌疑人,而是中国芯片科学家陈正坤。美国司法部居然以“经济间谍罪”和“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将一名科研人员列入全球通缉名单

谁也没想到,这个戴着黑框眼镜、常年待在实验室里的工程师,会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几年后,美国不仅撤回了所有指控,还悄悄删除了FBI网站上的通缉令。美国为何如此大动干戈?陈正坤究竟做了什么,会让美国如此“恼羞成怒”?



1970年代的台湾高雄,电子产品还十分稀罕。陈正坤小时候,家里那台黑铁皮收音机是最贵重的东西。父母午睡时,他偷偷拆开收音机,用铅笔标记电路连接方式,再小心翼翼地装回去。这份对电子的狂热,成了他一生的起点

1980年代,陈正坤考入台湾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随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他在学术上成绩优异,进入英特尔工作后,主导开发的低功耗芯片让笔记本续航提高了2小时,一度成为公司技术骨干。



但他也发现,尽管能力出众,美国公司始终对他有所提防。核心研发数据无法接触,技术本土化方案被否决,他清楚意识到,“打工”再久,也无法拥有真正的技术主权

2002年,他辞职回到亚洲,加入台湾的瑞晶电子。在那里,他带领团队攻克芯片散热和功耗难题,打破了美日在该领域长达20年的垄断。他的32位微处理器风靡东南亚,让濒临破产的瑞晶起死回生。



可惜的是,公司最终还是被美光收购,陈正坤虽升任台湾区总裁,却再次被排除在核心之外。2016年,他再次选择离开,带着几位老同事,加入刚刚在大陆成立的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打破三星、美光等对DRAM芯片的垄断。陈正坤与台湾联华电子展开合作,瞄准32纳米DRAM芯片的量产



这一步,彻底踩到了美国的底线。晋华不仅技术进步飞快,还背靠国家支持,令美光感到极大威胁。2017年,美光在台湾起诉陈正坤等人,说他们“窃取商业机密”。2018年,美国司法部将案件升级为国家级刑事案件,正式发出全球通缉。

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将晋华列入“实体清单”,禁止所有美国企业向其提供技术和设备。晋华刚搭建起来的生产线几乎一夜之间瘫痪,连荷兰ASML也被迫停供光刻机



美国的算盘很明确:切断供给,搞垮晋华;抓走陈正坤,瓦解中国芯片团队的中坚力量。但他们没想到的是,陈正坤不会退,也不会躲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陈正坤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带着团队从零开始,改造国产设备,自主攻坚25纳米DRAM芯片技术。他们将设备中美国技术占比从70%压低到12%,最终在2021年成功研发出完全自主的芯片,并实现量产



这款芯片不仅性能优越,功耗还比美光同类产品低15%。它的部分设计方案,后来甚至被写入了国际行业标准

与此同时,晋华与美光的法律战也在悄然发生转折。美光声称被窃取的技术是其“核心机密”,但陈正坤的律师团队在法庭上出示了一份1988年陈正坤在清华大学发表的论文,内容与所谓“商业机密”高度一致,且早已过了专利保护期。这让美国的指控显得站不住脚



2023年,美光主动撤诉。2024年,美国联邦法院判定包括晋华在内的全部被告无罪,美光还被判赔偿1.96亿元人民币。FBI悄悄撤下了通缉令,没有道歉,也没有解释

陈正坤没有选择高调回应,而是默默回归实验室,继续带领团队冲刺更高制程的芯片研发。他常说:“技术这东西,没有捷径,得一天天熬。”



如今,中国芯片产业在他的带动下,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美国想用法律武器阻止中国科技崛起,结果却意外加速了中国芯片的独立进程。陈正坤用自己的坚守和才华,打破了“卡脖子”的枷锁,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科技力量

他依旧穿着那件白大褂,带着年轻人重复着那些繁琐的实验,继续向3纳米制程迈进。他没有媒体光环,也不需要热搜标题,却用技术为国家筑起了最坚实的防线



陈正坤的故事,不止是一个科学家的清白洗冤,更是一场国家战略的生动缩影。他没有高喊口号,也没成为“网红明星”,用一生的坚持告诉我们,真正的硬气,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那间灯光不灭的实验室里,他和他的团队,正在书写中国芯片产业的下一个奇迹。美国原本想通过通缉令和法律战,打压中国芯片发展,却反而促成了陈正坤和晋华的技术飞跃,也加快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进程。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中国正在逐步赢得主动权。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饿了么改名,一个时代结束了

饿了么改名,一个时代结束了

TOP电商
2025-11-04 12:12:34
全新一代奔驰S级渲染图曝光 配备大尺寸盾牌式前格栅

全新一代奔驰S级渲染图曝光 配备大尺寸盾牌式前格栅

手机中国
2025-11-03 17:22:10
判处死刑!缅北白应苍昔日炫富张狂犹在眼前,今血债血偿报应临头

判处死刑!缅北白应苍昔日炫富张狂犹在眼前,今血债血偿报应临头

可达鸭面面观
2025-11-04 13:26:12
收评:创业板指低开低走跌近2% 两市成交额萎缩近2000亿

收评:创业板指低开低走跌近2% 两市成交额萎缩近2000亿

财联社
2025-11-04 15:02:27
中美俄飞船载重差距断崖:美国6.3吨、俄罗斯2.5吨、中国令人意外

中美俄飞船载重差距断崖:美国6.3吨、俄罗斯2.5吨、中国令人意外

南宗历史
2025-11-04 14:37:13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连休9天,腊月二十八和除夕均放假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连休9天,腊月二十八和除夕均放假

极目新闻
2025-11-04 17:20:10
华为Mate 新机曝光:11月6日,开启预售!

华为Mate 新机曝光:11月6日,开启预售!

科技堡垒
2025-11-04 11:15:54
当了4年“都市候鸟” 95后自贡女孩回应每周“打高铁”到成都上班:月通勤费1600元

当了4年“都市候鸟” 95后自贡女孩回应每周“打高铁”到成都上班:月通勤费1600元

封面新闻
2025-11-04 17:41:22
伤亡巨大!俄库尔斯克州遇袭,近2000人伤亡,数百人下落不明;乌克兰:大量哥伦比亚人参与对俄作战

伤亡巨大!俄库尔斯克州遇袭,近2000人伤亡,数百人下落不明;乌克兰:大量哥伦比亚人参与对俄作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5:15:11
委内瑞拉向中俄伊寻求导弹,外交部:中委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委内瑞拉向中俄伊寻求导弹,外交部:中委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澎湃新闻
2025-11-04 15:20:30
香港多位名人骨灰被盗,部分家属接到数千万港币勒索电话

香港多位名人骨灰被盗,部分家属接到数千万港币勒索电话

红星新闻
2025-11-04 15:15:13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连休9天,腊月二十八和除夕均放假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连休9天,腊月二十八和除夕均放假

红星新闻
2025-11-04 17:11:09
一个沈伯洋摁下去,一大群沈伯洋冒出来?都得挨收拾,一个不会少

一个沈伯洋摁下去,一大群沈伯洋冒出来?都得挨收拾,一个不会少

飞花逐月大帝
2025-11-04 10:30:59
北京将迎明显降水,局地雨夹雪或雪,具体时段——

北京将迎明显降水,局地雨夹雪或雪,具体时段——

BRTV新闻
2025-11-04 15:23:26
二手车不值钱了。我把车卖了,当初花15万买的车,最终只卖了1万8

二手车不值钱了。我把车卖了,当初花15万买的车,最终只卖了1万8

人情皆文史
2025-11-02 09:22:35
佟丽娅在深圳扫购黄金!头发稀少假发突出,满胳膊黄金手串太显眼

佟丽娅在深圳扫购黄金!头发稀少假发突出,满胳膊黄金手串太显眼

鑫鑫说说
2025-11-04 09:18:31
换了8个手机都用不了?小伙买电车跑网约车,结果车子成“屏蔽器”

换了8个手机都用不了?小伙买电车跑网约车,结果车子成“屏蔽器”

潇湘晨报
2025-11-04 15:49:23
有大事发生?特朗普称中国测试新武器,美媒曝光中方囤积大量石油

有大事发生?特朗普称中国测试新武器,美媒曝光中方囤积大量石油

时时有聊
2025-11-04 06:43:30
到了到了!官方确认:已抵达浙江!

到了到了!官方确认:已抵达浙江!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4 17:29:52
史晓燕谈和李春平相识,曝其每年只能拿1500万美金,痴呆原因曝光

史晓燕谈和李春平相识,曝其每年只能拿1500万美金,痴呆原因曝光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5-11-04 16:44:04
2025-11-04 19:11:00
墨兰史书 incentive-icons
墨兰史书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历史内容
4238文章数 6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头条要闻

上海一老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引争执 调解时一老人猝死

头条要闻

上海一老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引争执 调解时一老人猝死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作价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易主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手机
旅游
公开课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家居要闻

年轻态度 功能舒适兼备

手机要闻

消息称三星Galaxy S26系列手机将涨价,DRAM供应链短缺成主因

旅游要闻

陕西山阳县天竺山“引客” 僧道关村“变身”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