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上的睡眠分数又降了,明明睡满了八小时,深睡眠却只有一小时三十分,不自觉地开始心慌,白天频繁抬手看心率,睡前甚至忍不住祈祷今晚数据能“好看一点”。
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原本为了健康而戴的设备,反而成了新的负担。
![]()
呼和浩特一位年轻白领带着打印出的厚厚一叠睡眠报告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两个月来,她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手表上的分数,分数高,整天轻松;分数低,就坐立不安,反复检查心跳,晚上躺下时更加紧张,睡眠质量没见改善,工作效率和情绪状态却明显受到了影响。
另一位大学生也有相似的经历,自从戴上运动手表,他查看心率的次数从每天一两次增加到几乎每五分钟一次,上课难以集中精神,复习时也总想确认自己的心跳数字,学习效果明显不如从前。
![]()
心理治疗师赵婉廷在门诊中发现,类似个案正逐渐增多,她认为,这背后既有心理机制的影响,也和设备本身的特性有关。
我们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循环?
![]()
当人对健康产生隐约担忧时,会想通过数据确认“一切正常”,可一旦看到心率偏快、睡眠分数不高,就容易产生“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的灾难化想象,反而更加焦虑,于是更频繁地查看,越担心越查看,设备本身变成了焦虑的触发器。
本身容易焦虑的人,更容易放大正常的生理波动,比如某天睡得浅了一点,就认定是健康恶化的征兆,同时人会不自觉地去寻找支持自己担心的证据,忽略大部分正常的数据,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确认偏误”。
![]()
健康数据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错觉,对自我要求高的人来说,任何未达标的数字都带来挫败,渐渐地,对健康的追求,悄悄变成了对“完美数据”的执念。
手表的通知、勋章和达标提示,利用了类似游戏的心理机制,不定期出现的“奖励”让人忍不住想查看,不断强化这个行为,而当期待的“奖励”没出现,或看到不理想的数据时,焦虑感会迅速上升。
![]()
和“吃了安慰剂感觉病好了”的效应相反,人也会受到“反安慰剂效应”的影响,看到手表显示“睡眠质量差”,大脑可能默默接受暗示,第二天真觉得疲惫无力,于是更相信身体出了问题。
除了心理因素,设备本身的限制也放大了这个问题,消费级手环和医疗级监测仪在精度和用途上存在本质差异,手环数据更适合看长期趋势,但精确的数字容易让人误以为它具有医学级的准确度,从而过度依赖。
![]()
人的心率、睡眠结构本身就会因运动、压力、饮食甚至梦境自然起伏,医学上更关注长期、持续异常的模式,而普通用户缺乏相关知识,容易对每一次微小波动感到紧张。
我们该如何与设备更好地相处?
![]()
首先要觉察自己是否已陷入“越担心越查看”的循环,数据只是参考,不是最终判决,人体是精妙而动态的系统,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完全正常的。
看到不理想的数据时先稳住情绪,问问自己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有没有更平常的解释?比如深度睡眠偏少,可能是因为睡前刷了太久手机,而不一定是健康出了问题,试着把注意力从单个数据点转向长期趋势。
![]()
有意识地降低查看频率,比如从一天几十次减少到早晚各一次,之后尝试每天只看一次,如果焦虑感较强,可以选一个周末或某个下午摘掉设备,去散散步、做点运动,重新感受身体本身的信号,记下不依赖数据时的身体感受。
当看到轻微异常的数据,练习“暂时不理会”,不反复测量、不马上搜索,继续做手头的事,过一阵子,焦虑感往往会自然消退,这能帮助大脑逐渐适应数据的不确定性。
![]()
使用健康设备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而不是被数字控制,我们可以把目标从“监控健康”转为“鼓励健康行为”,例如用它提醒自己久坐后活动一下,记录运动中的快乐时刻,而不是为每一个小数点烦恼。
我们真正追求的,是身心舒适、有活力的生活状态,而不只是屏幕上一行完美的数字。
![]()
了解了这件事情之后,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看了这个报道,真是感同身受!我就是文章里说的小Z同款,智能手表一戴,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睡眠分数,低于85分一天心情都不好,感觉自己像被数据PUA了。”
“太真实了!我老公去年买的手表,现在魔怔了,半夜醒来都要看看心率,有一次手表显示心率过高报警,把他吓得不轻,赶紧跑去医院急诊,结果心电图一做啥事没有,医生说是手表戴太紧了……这玩意儿真是花钱买焦虑。”
“我相反,我直接取关了这些数据,之前为了凑够卡路里消耗,下班累得要死还非得去遛弯,后来想通了,我是设备的主人,不是它的奴隶,现在手表只用来看看时间和消息,睡眠质量反而好了,心态最重要。”
“作为业内人士说句实话,消费级手环的监测就是个大概趋势,尤其是睡眠阶段,算法推测的,根本没那么准,大家真把它当圣旨了,为了个不准的数据焦虑,不值当。”
“这文章点醒我了,我就是那个‘数据控’,不仅要求自己,还要求家人,孩子运动不达标我比他还急,看来得调整一下,健康是感受,不是数字。”
你有没有过被智能健康设备“绑架”的经历?是果断“断舍离”了,还是找到了和它和平共处的好方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
信源:光明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