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杨曦
![]()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玉英。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就算是再微小的力量,也能改变他人的处境。”11月1日,在2025年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玉英分享了从“一个人”的善举到“一群人”力量的公益历程。
杨玉英的公益初心,既是受祖辈影响,还来源于40年前的一次偶然。20多岁的她在上班路上“捡”到一名迷路孩子,善意的种子自此在心中扎根。
在诸多公益项目中,杨玉英对教育倾注特殊情感。为帮助偏远地区孩子,她和团队启动“西部授渔”计划,与新疆沙雅、四川若尔盖等地10多所学校结对,长期资助 1300多名西部学生,还发起“爱心书包”“一木书桌”、运动器材捐赠等十多个助学项目。当踏上海拔 3400多米的四川若尔盖,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时,这支爱心队伍更坚定了信念。
“公益不是‘一阵风’,怎么让帮助持续更久、融入日常?”带着这份思考,在各级政府、组织、爱心人士以及家人支持下,杨玉英牵头成立了“家门口的爱心驿站”。在这里,外卖员、环卫工人等新业态工作者能歇脚喝水,放学早的孩子可接受作业辅导、参与兴趣活动,缓解职场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社区居民也能获得应急帮助,员工们也可参与其中传递善意。
作为女企业家,杨玉英深知女性的细心与坚韧。她常号召女企业家姐妹参与慈善,每次都获热烈响应,越来越多姐妹在经营事业的同时,主动扛起社会责任,成为公益队伍的重要力量。
“是什么力量让我坚持40多年?”杨玉英的答案是 “让更多人帮助更多人”——如今这已成为现实。杨玉英说,40余年公益路,有汗水与泪水,但更多的是感动与幸福,“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身后有企业、员工、爱心伙伴,更有千千万万被爱唤醒、愿意传递爱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