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国土面积不过6.5万平方公里,人口刚过280万,却在国际上频频制造话题。
历史上,它曾是欧洲版图上的重要一员,中世纪时建立的大公国一度扩张到百万平方公里,与波兰联合后更成为大陆强国。
但十八世纪末的三次瓜分,让它彻底丧失独立,十九世纪沦为沙俄一部分。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又在苏联和德国间反复易手,饱经摧残。1990年脱离苏联后,本以为能迎来新生,谁知经济转型之路布满荆棘。
![]()
脱离计划经济体系,工业基础崩塌,工厂大批倒闭,失业率一度飙升到15%以上。
即便加入欧盟和北约,至今人均收入也仅为欧盟平均水平的70%,制造业竞争力弱,依赖服务行业和服务出口。这样的背景,让立陶宛在追求发展的同时,陷入一系列社会困境,其中性产业泛滥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外界给立陶宛贴上“欧洲淫窟”的标签,并非空穴来风。这源于国内性交易活动的普遍存在,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实际执行中漏洞百出。
![]()
首都维尔纽斯街头和郊区,地下交易场所林立,参与者数量据估算达数千人,许多人来自邻国如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占比高达20%到30%。这些活动往往与有组织犯罪集团挂钩,集团通过债务胁迫或虚假招聘,将受害者推入深渊。
相比其他欧盟成员国,立陶宛的执法力度明显不足,腐败问题时有曝光,甚至警方与犯罪网络有牵连。这让非法产业在灰色地带滋生,街头拉客现象从夜晚延伸到白天,线上平台也成为新渠道。
经济因素是主要推手,转型期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更少,许多女性在失业压力下,转向这种短期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国内性工作者中,本地人占多数,但外国受害者比例逐年上升,从十年前的20%攀升到如今的45%。
这种转变反映出立陶宛作为欧盟边境国的地理位置便利了跨境贩卖,犯罪集团利用边境松散检查,将受害者运往北欧或西欧国家。
![]()
立陶宛的性产业问题与人口贩卖紧密相连。美国国务院2024年人口贩卖报告将立陶宛列为来源国、过境国和目的地国,40%的受害者是本国妇女和女孩,主要在国内遭受剥削。
2023年,当局仅识别出3名性贩卖受害者,但非政府组织报告潜在受害者达132人,其中包括12名儿童和6名残疾人。
孤儿院系统是高风险区,全国95所孤儿院收容约4000名儿童,这些孩子缺乏监督,易被犯罪分子盯上。2015年爆发的孤儿院丑闻震惊国际,一家机构涉嫌将男孩卷入性剥削,另一起案件中少女被用于性交易,四名男子被判刑,但检察官认为应以贩卖罪论处。
![]()
相比过去,如今贩卖链条更复杂,从单一剥削扩展到结合劳工剥削,受害者中女性占55%,运输方式从陆路转为航空或海运,以避开检查。犯罪集团采用加密应用协调,取代传统方式,追踪难度加大。
欧盟报告指出,立陶宛已成为贩卖目的地,82%的案件发生在境内,外国受害者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流入增多。经济困境放大这些问题,底层群体债务积累,无法脱身,集团抽成高达50%,月均收入虽有500欧元,但扣除后所剩无几。
![]()
从历史对比,立陶宛的衰落轨迹清晰可见。中世纪帝国荣光下,领土辽阔,军事强大,如今却缩减到弹丸之地,人口流失严重,2024年净迁出率达1.5%。经济上,1990年后私有化进程虽加速,但腐败频发,资产集中于少数寡头,底层受益少。
相比邻国波兰的工业升级,立陶宛推进缓慢,仅在信息技术领域小有突破,覆盖面窄。服务行业占比升至65%,但非正规就业增多,加剧社会不稳。外交政策进一步恶化局面,2021年允许台湾地区设立代表处,引发与中国关系紧张。
![]()
中国作为立陶宛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本来出口激光设备等产品顺畅,但此后贸易壁垒增多,对华出口下降30%,逆差扩大到15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增长36%,达22亿欧元,但出口下滑,经济韧性受考验。
立陶宛国家银行数据显示,这种外交摩擦可能削减GDP增长0.1%到0.5%。从中国视角,这种选边站队忽略互利原则,本可通过中欧班列拓展合作,却自断臂膀,导致资金外流,福利体系预算减少20%,女性权益保护项目受影响。
政府应对措施虽有,但效果有限。法律禁止卖淫,罚款86到144欧元,重复者可拘留30天,但执行中灰色地带宽松。2025年初,自雇数据库更新时误将性工作列入选项,虽后澄清,却暴露管理混乱。
相比荷兰的公开监管或德国的许可制,立陶宛更像被动容忍,税收盲区间接助长产业。反贩卖努力上,2023年调查10起案件,起诉11名贩卖者,定罪10人,刑期2到8.5年。国际合作增加,27起跨境调查,包括3起引渡。但非政府组织批评,全国60个市镇中仅19个有反贩小组,协调不力。
![]()
预防方面,学校引入生活技能课程,针对儿童风险,分配30万欧元援助受害者,但专属庇护所2023年关闭,住宿难题突出。乌克兰难民涌入8万多人,增加漏洞,边境政策收紧却被指加剧风险。相比2022年,2023年起诉数从2增到11,但定罪从16降到10,显示执法波动。
立陶宛的“欧洲淫窟”称号源于经济转型失败与社会管理缺失的交织。历史遗留工业崩塌,私有化中腐败横生,底层就业难题推动女性进入灰色领域。
![]()
贩卖网络从散乱转为组织化,头目多境外操控,线上占比60%。进步在于国际报告推动,2025年TIP报告评级持稳,但需改进。
相比瑞典的购买禁令,立陶宛仅行政罚,效果差。这个小国的困境,提醒我们发展需务实。忽略民生,冒险外交,只会自食苦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