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一直做的都是图文类的体验评测内容,但是现在这个趋势看,图文虽然不至于立刻死掉,但是大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就是想着视频转换,视频其实也就是三方面,画面、收音和后期,画面方面全靠拍,后期全靠学,但是声音这方面其实也是需要与画面一致,需要有专业的设备支持,于是为了能够快速转型,我入手了一款新手友好型专业的麦克风设备南卡QMic领夹麦克风。
![]()
也可能是因为我之前没有用过麦克风设备,这个南卡Qmic麦克风这一下子惊呆我了,分层收纳盒里不仅有两个纽扣大小的麦克风、U 盘般小巧的接收器,还有两套防风毛套、双 Type-C 转接头,两套耳返耳机以及Lightning 转接器都配齐了,安卓、苹果、相机全适配,真正的是配的齐全。
![]()
本来以为接收器就是个简单的接收器,没想到它上面还有一块1英寸的触控屏。直接通过触控就可以切换降噪等级,电量、声道模式、增益值更是一目了然。而且这个设计我是真的喜欢,没有APP,没有复杂操作,开机自动配对,3 秒就连上手机,这让使用更加快捷了。
![]()
两个麦克风的外观看着就非常有质感,背部采用磁吸+领夹的双重设计,让日常使用,更加的方便了。
![]()
这么多的配件,也就让它拥有更多的用途,插手机可以拍 Vlog、连相机可以拍短片、接电脑甚至可以直接做播客。再加上3.5mm 耳返,随时都能够知道自己的声音情况,避免录制半天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新录制。
![]()
使用麦克风,最主要的用途当然就是口播了,所以对于人声的还原度是非常考验一款麦克风好坏的,南卡QMic领夹麦克风采用的是48KHz/24Bit 采样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坐在书桌旁进行录音,对于孩子翻书的沙沙声都能清晰捕捉,而 VLA 人声建模引擎让我这不太好听的声音也有了底气,原本发虚的中低频被自动优化,回放时有了胸腔共鸣的质感,声音更加浑厚自然。
![]()
南卡QMic领夹麦克风还用上了6mm 电容拾音单元的全指向性设计,这个设计对于开阔场地的录音非常友好,比如在与朋友进行访谈交流的时候,不会因为麦一转头声音就忽大忽小,甚至切换立体声模式录吉他弹唱,左声道的琴弦振动和右声道的人声分离得清清楚楚,后期根本不用调音轨平衡。
![]()
降噪能力一直是考验一款麦克风实力的一种方式,在开启AI-DNN2.5 降噪引擎后,站在街边,熙攘声,叫卖声和车流声瞬间变成了柔和低噪,而我在其中录制的人声却有明显的放大效果,不得不说,南卡QMic领夹麦克风的这个双核 DSP 架构确实是强,一核消噪一核修音,连我说话时的语气都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
在户外的阵风场景中,我选择戴上了防风毛套,同时还开启了WindSense2.0,实际体验下来,虽然也能有轻微的风感,但是声音完全可以被当作底音,而且的解说声音则非常清晰,南卡QMic领夹麦克风的这个主动识别风扇风、吹麦风等不同形态功能还真不是盖的,简直是太适合户外使用了。
![]()
另外还做了稳定性测试,家中一共有三个房间,整个房间大约110平,房间中间有墙相隔,实际使用过程中,接收器和麦克风一个在这个角落,一个在另外的角落,声音能够稳定地传输过来,没有出现断音的情况,如果是开阔的场地肯定还能传输更远,这种稳定的传输,对于移动拍摄的创作者太重要了。
![]()
实际续航方面,我最长一次使用了四个小时左右,麦克风依旧有点,根据由于无法查看电量,根据官方数据,麦克风单次续航 能达到6 小时,搭配充电仓能撑 24 小时,这么长的时间,完全不需要担心会没电的情况了。
![]()
这段时间的视频创作,声音部分基本上都是通过南卡QMic领夹麦克风完成的,这个麦克风拥有的触控屏解决操作问题,双核降噪兼顾纯净与自然,安全音轨杜绝素材报废风险,我对它是真的满意,而且价格也才600多,这样的麦克风,后续我应该还会继续用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