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妈今年刚退休,家里原本就离社区医院不远。可自从查出患有胆结石,她的生活变得提心吊胆,连家常菜里的葱姜蒜都让她犹豫再三。一次家人聚餐,大伙讨论起胆结石的饮食禁忌,有人说“辣椒绝对不能碰”,也有人唏嘘着“海鲜才最危险”。
就在争论声里,王大妈的小孙女突然问:“奶奶,什么才是真的会让胆结石更严重?”全家人一愣,这才意识到,似乎大家都没个准主意。胆结石,到底最怕什么?真的是葱姜蒜和辣椒吗?
![]()
在我们身边,有4样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其实才是胆结石的“心头大患”。尤其是第3个,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触,却忽视了对胆囊的隐蔽伤害。到底是什么在悄悄影响你的胆囊健康?继续往下看,答案就在文章里。
很多人一听说查出胆结石,第一反应是忌口,远离一切“刺激性”食物,包括葱、姜、蒜和辣椒。但事实上,大部分权威医生并不主张“一刀切”忌食所有辛辣。
中华医学会肝胆外科学分会2023年共识指出:一般的葱姜蒜、适量辣椒对大多数胆结石患者影响有限,并不会直接刺激结石增多或引发胆绞痛。相反,影响胆结石形成和恶化的,往往被我们忽视。
![]()
胆结石的形成,最本质原因是胆固醇、胆盐代谢紊乱或者胆囊运动功能异常。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10.3%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胆结石,而女性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高。
胆结石患者担心食物诱发胆绞痛情绪可理解,但实际上,除个别严重敏感者外,日常饭菜里的普通调味料影响很小。
真正让胆结石“叫苦不迭”的4样东西,你中了几个?
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和油炸食品
高脂饮食,首当其冲。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研究显示,长期高脂饮食人群,患胆结石的风险较普通人高出27%~34%。
猪油、肥肉、烤肠、蛋黄酱、油炸物等,含大量饱和脂肪酸,容易增加胆固醇摄入,促使胆汁胆固醇析出并形成结石。而且过多动物脂肪还会导致胆囊排空变慢,让胆汁持续淤积并加重病情。
![]()
过量精制碳水化合物,甜食、蛋糕、白面包
你是否爱吃甜食?其实胆结石也害怕“糖”。发表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的队列研究显示,每天摄入精制碳水(主要为白米、面、糖)较多的人,胆结石发病风险提升约22%。糖分过高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影响肝脏对脂质的代谢,长期下去,胆固醇在胆汁中浓度升高,更易“析出结晶”。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
常见但又最常忽略的一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保持中高强度活动≥150分钟/周的人群,胆结石发病率可下降15%~19%。缺乏运动导致胆囊蠕动能力下降,胆汁流动缓慢,容易变稠、沉积,进而诱发结石形成。所以,“动起来”才是预防和改善胆结石的核心秘诀之一。
![]()
作息紊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
夜班、熬夜、不定时进餐都会干扰胆汁分泌节律。多个国际流行病学项目证实,每日三餐定时、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胆囊有规律收缩,胆汁排空顺畅,有效减少结石率。而暴饮暴食、长期饥一顿饱一顿,会使胆汁长期淤积,为“胆结石”埋下隐患。
![]()
医生提醒,胆结石的“可怕”,并不在于一两顿辛辣调味,更应警惕日常生活里的这4大致石因素。可惜生活中多数人容易忽略,反而错把葱姜蒜、辣椒当作头号“敌人”。其实合理膳食、有规律的作息,远远胜过盲目忌口。
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胆囊、减少结石发作?权威指南总结如下:
优选低脂健康饮食,控制动物性脂肪摄入;建议多用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葵花油,选择瘦肉、鱼虾代替肥肉;每天摄入饱和脂肪不宜超过总热量的7%,避免油炸、浓汤、奶油甜点等高脂食物。
![]()
摄入适量膳食纤维,多吃新鲜蔬果谷物
研究显示,每增加10克膳食纤维,胆结石风险降低8%。燕麦、糙米、豆类、绿叶菜都是优秀选择,有助于维持肠道和胆道代谢正常。
坚持每日锻炼,久坐每小时主动活动5分钟
如散步、快走、骑车等适合中老年人的有氧运动。坚持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帮助胆囊排空,降低结石风险。
作息规律,三餐定时,戒暴饮暴食
坚定维护生活作息和饮食规律,每天三餐准时,每餐八分饱。熬夜、暴饮暴食只会让胆囊不堪重负,反复损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