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稀土事情出来后,网上开始有种声音,说这巴铁好像不那么“铁”了。
主要原因是说他们在跟美国眉来眼去,一边拿咱的钱修港口,一边又把稀土卖给老美,还时不时传出在当地的国人被坑、被袭击的新闻。
搞得大伙儿心里直犯嘀咕:这个浓眉大眼的巴铁,是不是“变心”了?
要搞懂这事儿,就不能 光盯着几条负面新闻 ,得往根儿上刨。
咱得先搞明白,巴基斯坦 为啥 能跟咱处成铁哥们,甚至搞出个“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注意看这词,“全天候”。
啥叫全天候?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咱俩都得在一块儿。这在国际关系里,基本就是顶配的承诺了。
别人都是战略伙伴,就他多了“全天候”仨字。
这背后,可不是你请我吃顿饭、我送你点土特产的人情世故, 是几十年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
我们在地图上看的话。
巴基斯坦在哪?
它在南亚,跟咱新疆挨着。
它的隔壁,住着一个死对头——印度。
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俩兄弟,自从1947年印巴分治那天起,就没消停过。
为了克什米尔那块地儿,俩人真人快打都干了好几场了,比如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
而在那个年代,巴基斯坦是跟着美国混的西方阵营成员,按理说跟咱不是一条道上的。
但历史就是这么魔幻。1965年那场仗,巴基斯坦被印度打得够呛,他跑去找美国大哥要武器,结果美国正跟苏联蜜月期,不想因为这事儿得罪印度(背后是苏联), 直接对它搞了武器禁运 ,把小巴直接傻眼了。
就在那时候,咱们出手拉了他一把。那一拉,拉出了几十年的铁交情。
咱们不光嘴上挺,还真掏钱掏物,替它填了窟窿 。
这对巴基斯坦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在国际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雪中送炭的交情,往往比锦上添花要硬得多。 也就从那时起,“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朴素的真理,就把中巴两国给绑一块儿了。
但如果仅仅是因为有个共同的对手阿三,就能撑起“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这六个字,那还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让这段关系变成生死之交的,是能源。
咱们现在是世界工厂,机器一响就要烧油。可油从哪来?从中东。石油上船、过印度洋、挤马六甲,全程一万多公里。这马六甲海峡就跟咱的命门似的——又窄又挤,还正好卡在美国海军手底下。
你要是美国,你能不笑?只要手一松紧,咱这边就喘不上气。
这时候,我国的目光就只能从马六甲往西移, 巴基斯坦那个叫瓜达尔的小港口,就成了救命稻草。
瓜达尔港, 贴着波斯湾出口。
要是能把中东的油运到这儿上岸,再修条中巴经济走廊,从瓜达尔一路修到新疆喀什,全程三千多公里。比绕马六甲快多了,更关键——安全。那可不是谁家海军想收过路费就收的路,那是咱的地盘。
从那一刻起,中巴之间的关系 ,就不是单纯的友谊问题,是实打实的生存问题。
我们掏钱、出技术、派人,帮巴基斯坦修港口、修公路、修电站,搞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得到了啥?得到了就业、发展、GDP,还有雁过拔毛的“过路费”。
我们得到了啥?得到了关乎国运的 能源通道。
这种用钢筋、水泥、石油管道和巨额投资焊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远比“老铁666”的口头承诺要牢靠得多。
这才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真正含义。
但马上就有读者要跳出来反驳了:“白梦,你别瞎扯了,你说的都对,那怎么解释巴基斯坦最近的骚操作?”
这里说的骚操作,无非就两件。
第一,说咱前脚刚宣布要卡美国的稀土,巴基斯坦后脚就把稀土卖给美国了。这不是背刺是什么?
第二,美国好像也要去巴基斯坦投资了,也要建港口。
这俩事儿,听着确实挺膈应的。尤其是被国内一帮营销号添油加醋地一解读,什么“白眼狼”、“叛徒”、“养不熟”,帽子嗖嗖地就扣过去了。
这里咱一个一个说。
先说卖稀土。这事儿吧,99%的人都被忽悠了。
什么叫做稀土呢?这是一种金属类的总称,叫它稀土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稀少,而是啊它存在于大自然,很难单独提炼出来。
咱们看的元素周期表底下有两套被称之为叫做镧系金属,一共是各15个,这15个人常年爆满,在一起外人想分都费劲,而且长得特别像你都分不出来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而且这些东西的提炼技术,现在几乎被咱垄断了。
中国目前处理着全球约90%的稀土分离提纯工作。
但巴基斯坦卖的那点玩意儿,严格意义上讲,根本不配叫稀土。那是轻稀土,就是全球遍地都是的那种。你我脚下的土都可能比那玩意儿值钱点。
真正让美国人头疼、被咱卡脖子的,是重稀土——造导弹、雷达、芯片的那些高端货和上面说的提炼技术,现在几乎被咱垄断了。你有矿没用,你得有分离提纯的手艺,那才是本事。
这就好比,你有矿,你那是面粉;我有技术,我能做成面包卖高价。 更何况,巴基斯坦卖的都不是面粉,他卖的那点轻稀土,顶多算“麦壳子”。
这俩压根就不是一个东西。
再说第二个,美国也要去建港。
这事儿不更正常了吗?你是不是觉得咱和巴基斯坦好了,他就得守身如玉,不能跟别人来往了?
又不是偶像剧谈恋爱,这是搞政治。 搞政治,讲究的是雨露均沾和利益最大化。
把这事聊开之前,咱得先搞清楚巴基斯坦现在是个啥状态。
其实也就一个字——穷。
有多穷呢?人均GDP一千多美金,世界倒数,连被以色列天天欺负的巴勒斯坦都比他富。
这国家这几年靠谁活着?靠咱和中东那帮土豪朋友。要不是这些外援,它早就破产了。
当一个人快饿死的时候,他是不会在乎递给他馒头的那只手,是姓中还是姓美的。
所以,美国现在说“我要给你一笔钱投资”,你觉得巴基斯坦会怎么选?他当然是乐意之至啊。
而且他心里估计也打着小九九。
他知道现在中美在掰手腕,他把自己往中间一放,美国人给了钱,中国人会不会着急?
会不会为了保住在巴基斯坦的地位,加大投入?
这就是典型的小国智慧——夹缝生存。别看他们穷,但在国际博弈里,脑子一点都不糊。左右逢源,两边要好处,能吃两家饭为啥只吃一家?
那咱知道他这心思不?当然知道。咱国家智囊团不是吃素的。咱给巴基斯坦的钱,基本都砸在搬不走的项目上——港口、公路、铁路、电站。
这些东西有个共同点:
1. 咱自己急需。 (就像瓜达尔港,是给咱能源续命的)
2. 他自己玩不转。 (技术和钱他都没有)
3. 他搬不走。 (路修好了,港口建成了,永远在那)
这就是留一手。港口修好了,就在那;路铺完了,也在那。巴铁要真哪天想变心,也得先搬走几千公里的路,再拆掉几百亿的电网。那成本,足够他再穷三辈子。
咱们对他好,是真好。但咱也得防着他使小性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老祖宗的话,在国际政治上,照样是铁律。
所以,从国家层面看,那点杂音根本动摇不了根基。因为咱俩的核心利益是绑死的。是焊在“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上的。
聊到这也差不多了,巴铁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我一直觉得,理解世界最难的不是看清谁对谁错,而是接受它的复杂。
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大概也就这样。只要那条通向瓜达尔的公路还在,石油能进来,电灯能亮起,咱们的铁,就不会凉。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请转发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