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浸血!墙壁全是弹孔,黎平民死在休息室,以军很嚣张:我没错
我跟你讲,中东这地方的火药桶,从来就没真正凉过。
10月30日那天,黎巴嫩南部布利达镇的一声枪响,又把所有人的目光拽回了这片乱地,一名市政工作人员在自己的休息室里,被闯进来的以色列士兵打死了。
现场的画面让人揪心。
法新社拍到的照片里,死者伊布拉欣·萨拉梅休息的房间里,床垫浸满了鲜血,墙壁上全是弹孔。
一个普通的市政雇员,既不是武装人员,也没携带武器,就这么在自己的工作场所丢了命。
说句实在话,这起命案根本不是什么“误击”,而是对停火协议的公然践踏。
以色列军方给出的理由很老套:正在打击真主党基础设施,遇到“可疑目标”才开的火,现在还在“调查中”。
可黎巴嫩国家媒体看得明明白白,以军是直接突袭了市政大楼,当时萨拉梅正在室内休息,敌军士兵随即将其杀害。
更过分的是,命案发生才几个小时,以色列的空袭就追到了黎巴嫩西南部的拉布内地区,连首都贝鲁特上空都有以色列无人机低空盘旋。
这哪是“调查”,分明是挑衅到底的架势。
你发现没,以色列的嚣张是有恃无恐的。
就在10月31日,也就是命案第二天,以军又在黎巴嫩南部库宁地区发动空袭,打死了一名叫易卜拉欣·穆罕默德·拉斯兰的真主党成员,还说人家是“维修官员”,在重建军事基础设施。
可黎巴嫩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整个10月以来,以军的袭击已经造成至少25人死亡,里面不乏妇女和儿童。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黎以双方2024年11月27日达成的停火协议还明晃晃地摆在那。
协议里写得清清楚楚:以色列军队要撤离,双方停止敌对行动。
可协议生效才两个月,以色列就开始耍赖。
![]()
本该2025年1月26日前撤出黎巴嫩南部的军队,先是以“黎方未全面执行协议”为由延期到2月18日,到期后干脆说要“无限期”驻扎在黎南部5个据点,理由是“保护以北部居民”。
以军的空袭更是从没停过。
黎巴嫩贝卡谷地和南部地区,几乎每天都要遭遇轰炸,以色列嘴硬说这是“阻止真主党重建武装”。
可真主党那边说了,他们一直遵守着停火协议的条款。
忍无可忍的黎巴嫩终于硬气了。
总统约瑟夫·奥恩直接下令:今后以军再敢入侵,黎军必须反击!他在声明里说得斩钉截铁:“为捍卫黎巴嫩领土及公民安全,必须对抗任何以色列对解放区南部领土的入侵”。
而且奥恩已经放出话,要在今年年底前把部署在南部的军队增加到1万人,用实力守住边境。
从另一个角度看,黎巴嫩的反击也是被逼出来的。
以军在黎境内的长期驻扎,加上频繁的空袭,早就让民众积压了满肚子怒火。
这次平民遇害,不过是点燃怒火的导火索。
一边是边境上不断升级的枪声,一边是看似热闹的外交斡旋,可这些斡旋压根没解决问题。
10月29日,美国特使摩根·奥塔古斯跑到边境城市纳库拉,还夸黎巴嫩“决定在年底前将所有武器置于国家控制之下”。
可转头以色列就发动了突袭,美国连句硬话都没说。
这种双重标准,谁看了不心寒?
10月31日,德国外长约翰·瓦德富尔到访贝鲁特,跟奥恩见了面。
![]()
奥恩当面就戳破了以方的谎言:黎方早就做好了谈判准备,但任何谈判都不能是单方面的,以方的袭击根本没显露出谈判诚意。
可德国外长除了说句“敦促双方谈判”,也没拿出任何实际方案。
最讽刺的是联合国维和部队。
10月26日,以军无人机直接在联黎部队巡逻区域扔了榴弹,之后坦克还朝维和人员方向开火。
这已经是当月联黎部队第三次谴责以军袭击了。
可以色列倒打一耙,说维和人员“蓄意击落”其无人机,自己扔榴弹只是针对坠落区域。
法国倒是谴责了以军袭击维和人员的行为,说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可谴责归谴责,没有实际行动支撑,再狠的话也只是空话。
更要命的是黎巴嫩内部的困境。
外国使节天天催着黎政府解除真主党的武装,可黎政府心里清楚,仓促这么做,很可能引发内战。
就算政府承诺了要履行义务,也不敢贸然动手。
停火协议成了擦屁股纸,外交斡旋成了走过场,平民的命成了冲突的牺牲品。
黎巴嫩总统的反击令看着解气,可真打起来,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国际社会光喊口号没用,要么逼着以色列撤军停火,要么就别瞎搅和。
![]()
毕竟,再乱的地方,也容不得草菅人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