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个做幼师的朋友告诉我,
孩子的一些性格表现,有时候能反映在家长身上,
听罢这番言论,我笑着反驳,
你是不是说反了,应该是家长的性格表现反应在孩子身上吧,
他很认真的跟我说,以前自己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但后来他觉得,有些事反过来观察,
可能更有效率。
![]()
有次活动,要求孩子们在场地内集体排练,
而家长则是被“安置”在另一个区域,
作为指挥活动的一员,朋友能看到两个区域的情况,
因为孩子们的排练效率不高,为了赶进度,
于是在现场的老师,便跟孩子们说再坚持坚持,
这番说法,起初还有点鼓舞士气的意思,
但越是往后,受不了的孩子就越多,
轻微的哭声此起彼伏,再后来,
此番表达不满的手段,更是几乎覆盖了排练节目的背景音,
朋友说在这期间,
他发现场地内有几个孩子的精神状态特别稳定,
而切换到家长那边的画面,他发现孩子的家长,
也在那些唉声叹气和因焦虑导致的交头接耳之中,
显得格外淡定从容,
要说两者之间的关联,朋友找了一阵子,怎么都找不出来,
但如果找这两个群体的不同,
倒是反而容易得出答案,
事实上,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与家长,
他们之间往往有着明确的联系,
是的,联系是直接的,
这些孩子之中,有些自己带着联系家人的手机,
或者他们会想办法联系到他们的家人,
在通过双方的“低头确认”之后,
或许家长一方为了稳住孩子,承诺了一些“不哭闹的好处”,
也有可能是孩子趁机向家长展示,
我与其他人不同,所以他们哭,
我偏要笑。
这些家长和孩子所构建的“暂不可破的联盟”,
会让他们有资格来应对接下来发生的事,
当然,这不会是某种特别严肃的情况,
或者说,正因为他们知道,
所以他们才笑得出来,才能淡定从容。
无论如何,这种关联性的交互,
让这些保持淡定,甚至在大家都在哭闹的环境下,
还能以微笑来佐证自己的做法,
虽然难免有惺惺作态之嫌,
但就结果而言,这些人的自信与微笑,
也多少带点运筹帷幄的滋味出来:
哭也好,叹气也好,
论及实质性的影响,
无非是练的太久,等的太烦,
强说耐心,倒也不必上升高度,
但事实有时,又要求人们有点耐心,少点叹气,
因为这个过程,无论是理解为必要的考验,
还是走了一个又一个的“过场”,
终究还是要走的,
唯独走这个事,是实打实存在的行为依据,
所以,或许那些哭声,哀叹声,
正在以恰如其分的存在,映衬着过程的必要性,
那么,自信与笑容,
就必然会显得格格不入,
更会显得格外扎眼。
![]()
我问朋友,那些自信与笑容的背后,
可还有什么更为可靠的力量,
支撑着他们的与众不同呢?
朋友笑着说,当然有了,
而且有和没有之间的差别,
又岂在那一场排练之中的哭笑之别呢,
深谙其意,但不便其表的事实,
让我们之间在这个话题的讨论深度上,
有了一个可以“戛然而止”的条件。
事实上,我也见过不少类似的场面,
哭的人很多,但仍旧有那些如同窃窃私语一般的笑声,
这笑声比哭声更加震耳欲聋,
但我们或许更应该承认那些
“人与人是不同的”这一事实存在的必然性,
当然,承认是一回事,
笑着承认,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