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外表一样,其内部的舰岛也被一片混乱的脚手架所包裹,更如一颗被粗糙的铁皮裹的“钢铁粽子”。谁也想不到,这曾经代表苏联红海军的巅峰——6万吨的巨舰如今却沦落为全球最贵的“海上废铁”了。
2017年,俄罗斯海军雄心勃勃宣布对这艘“独苗”航母进行大修,预算600亿卢布,计划4年焕然一新。结果8年过去,钱烧光了,航母却彻底趴窝。今年7月,俄官方终于承认:修不动了,要么拆解卖铁,要么找个接盘侠。
![]()
维修现场变成灾难片现场
其维修的坎坷曲折简直可以编成一部扣人心弦的恐怖片:一再的折戟沉浮、一次又一次的重生和死生之交,让人不禁为这艘“命中注定”的战机所深深的感叹。
可谓一场“人为的灾难”,2018年那一天,唯一能承载它的PD-50浮船坞却突然断电沉没,70吨重的起重机也砸了个“透心窝”般的巨坑,留下了200平米的空空荡荡的巨坑,令人不寒而栗。可谓“补天”都不容易,工人苦笑道:“这洞修了七个月啊,比补天还难!”但更惨的是2019年,工人在一道道的焊接中无意间将火花引燃了燃油舱,接连大火烧了20个小时,烧穿了两层的甲板,甚至把甲板上的2名士兵都给烧死了。
在2022年的电路老化的再起背景下,不少关键的设备都化成了一块块的焦炭,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场"人为的"的"电子地狱"。
![]()
八年维修,真正干活的时间不到两成,其余全在应付事故。船厂老师傅摇头:“我们不是在修船,是在给铁棺材喂钱!”
天价资金流向成了一笔糊涂账。动力系统更换?老式锅炉故障率超30%,全速航行时黑烟滚滚,被戏谑“太空能看到中国长城和库舰黑烟”。
电子设备升级?雷达屏幕竟用民用货替代,因西方制裁断供芯片。更讽刺的是,审计发现高管年薪奖金高达3600万卢布,而工人工资拖欠三个月。
“采购螺栓差价十倍,零件装反都是家常便饭。”一名退役军官透露,承包商反复上报“新缺陷”套钱,连防锈涂层都要从德国进口,制裁后只能用劣质国产货。
![]()
技术断层比船体锈蚀更致命
库兹涅佐夫号的悲剧,本质是苏联遗产的耗尽,苏联航母核心产能全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俄罗斯只继承使用手册,没继承造舰能力。
老工程师平均57岁,年轻人宁愿干IT也不焊钢板,对比中国改造瓦良格号时调动1763家供应商攻关,俄国连特种钢焊接都凑不齐人手。
俄乌冲突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军费疯狂倾向陆军,海军预算腰斩。船厂工人被征召上前线,零件采购单直接作废。
![]()
放弃航母,俄罗斯海军反而清醒了?
不修航母真是坏事?未必,俄海军算过账:维修费够造半艘新护卫舰,而15亿美元足以给全军装备智能化无人系统。
与其养一艘“出门需拖船护航”的老爷舰,不如猛点核潜艇科技树。今年普京主持新型“北风之神”核潜艇升旗仪式,潜射导弹覆盖全球,隐蔽又致命。
军事专家点破:“现代海战拼的是实效,不是面子。库舰的黑烟,早该散了。”
姊妹舰的不同命运:辽宁舰与库舰的时空交错
最扎心的是对比。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瓦良格”号,被中国改造后成了辽宁舰,如今已培养出舰载机飞行员团队,甲板起降效率翻倍,而库舰的舰载机早在2016年叙利亚行动中摔了两架,剩余战机陆上蹲了7年,连起飞按钮都快锈住了。
一艘带着苏联遗产在东方重生,一艘在北极寒风中锈成废铁。大国航迹,终究要靠工业实力托底。俄罗斯用600亿买来个教训:没有完整产业链,航母不过是海上棺材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