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星堆博物馆28周年馆庆之际,全国首个“交互式沉浸声LED穹顶体验空间‘天地回响’——三星堆全景音画数字艺术剧场”开启试运营。这一创新项目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秦毅、房大磊带领师生团队,承担了音乐创作与沉浸声系统设计的核心任务,展现了上音在音乐科技与文博创新领域的跨学科实践能力。
![]()
该项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师丹青担任总导演和艺术总监,秦毅、房大磊副教授,新媒体艺术家达彦担任音乐团队主创。上音团队与清华大学等高校专家紧密合作,创造了高校间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又一成功案例。
上音音乐工程系团队在音乐科技融合领域拥有深厚的研发积淀。早在2013年,团队就领衔上海市科委科技文化融合发展专项课题:基于3D全息声音系统的交互式音乐多媒体舞台表演示范工程,并于2015年成功打造《声立方-超感官空间》艺术项目,该项目荣获2015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基于此,创作团队将成熟的音频技术与创新的艺术理念应用于本次三星堆数字剧场的创作中。
艺术创新:
数字拟音技术再现千年文明
在秦毅的艺术指导下,音乐工程系师生先后多次进行采风,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创作团队对陶器、金器、玉器、青铜器等数以千计文物的“器质之声”进行了采集,并结合数字技术进行艺术重构,再与风起、闪电、雷鸣、雨落的“自然之声”巧妙融合,构建出独特的听觉景观。
![]()
![]()
![]()
![]()
秦毅带领学生进行声音采样
这种将传统声景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创新实践,不仅拓展了音乐艺术的表现维度,更为文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上音方案”。
技术突破:
空间音频技术重现古蜀天籁
在房大磊的技术指导下,团队基于这些珍贵的音频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处理,最终构建了由25路独立音响通道组成的沉浸式沉浸声系统。该系统创新运用Ambisonics与VBAP(矢量基幅度声像)技术,实现了声音在空间中的精准三维定位。
![]()
![]()
房大磊、秦毅在三星堆博物馆进行现场调试
在系统搭建阶段,团队驻场进行设备调试与系统优化,确保25路音响通道能够完美配合直径20米的巨型穹幕视觉效果,创造出声画同步的沉浸式体验。这一技术实践不仅体现了上音在空间音频领域的专业水准,更展现了其在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中的工匠精神。
教育实践:
项目驱动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
从前期采风、声音设计到技术实现,音乐工程系的学生团队也全程参与,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文化创新场景。
![]()
![]()
![]()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了音频采集、处理与系统调试的全过程,在具体工作中将课堂所学的声学原理、信号处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项目驱动、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培养了艺术与科技的复合能力。
“天地回响”数字剧场的成功创建,是上音积极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行动。通过将前沿音乐科技应用于文博领域,上音团队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供稿:音工系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