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步入一个现实得有些冰冷的拐点:人确实在变老,走得也越来越多,可殡葬业这门看起来“铁定不亏”的生意,却正在失速。
![]()
很多人没想到,死亡并没有带来生意的繁荣,反而让这个千年行业陷入迷茫。年轻人,成了这场悄无声息的“行业革命”的主角。
他们用自己的钱包和选择改变了殡葬业的逻辑,告别变得更轻、更简,更贴近人心。
钱包决定选择,年轻人不再为排场买单
在过去,丧事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家庭观念浓厚的地方老人走了,子女总是得安排得体面些:礼数周到、队伍排场、吃喝送葬一样都不能少,似乎唯有如此,才算尽孝、才算体面。
![]()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按这套剧本来了。现在办丧事的主力,已经从他们的父母那代人,换到了80后、90后身上。
这一代人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在房价高、压力大的现实里。他们更清楚什么该花、什么不该花。对他们来说,丧事是一种告别,是纪念不是消费。
很多年轻人会选择精简流程、压缩开支甚至干脆不办传统仪式,可不是没感情,他们只是想把情感放在更有温度的地方,更愿意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多陪陪,说说话、吃顿饭,不是在老人走后花个十几二十万买块墓地,办一场热闹但空洞的仪式。
![]()
在他们眼里丧事不是攀比和面子工程,现在的殡葬行业的套路多、价格高、信息不透明,所以他们选择从简。
行业套路太深,谁都不想当“接盘侠”
如果说年轻人不愿意花钱是“表”,那殡葬业自己玩坏了信誉才是“里”。这个行业一直是“低频高单价”的代表,普通人一辈子可能只接触一两次,但每次都得花不少钱。很多人办完丧事后才发现,很多花费其实都没必要,甚至有些是被“忽悠”的。
问题出在哪?最典型的就是价格不透明,火化、遗体处理这些基础服务虽然有政策限制,价格也算公开,真正让人掏钱的是后续的墓地和配套服务。
![]()
墓地动辄几十万,买到的还是使用权;骨灰寄存还需年年交费,逾期了还可能被处理掉。这种“死后还要交物业费”的模式,不少人一听就心凉了半截。
头疼的是行业乱象,一些地方的墓地拿着公益的名义,干着商业的事;有些甚至在法律边缘游走,把还没死的人名字刻在墓碑上等着用。这些操作听着就让人不舒服更别说花钱买服务的人会怎么想。
![]()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当然警觉;他们不会轻易把钱交给一个他们不信任的行业,他们宁愿绕道,宁愿跳过这个体系,也不想被当成“韭菜”割得干干净净。这种集体“退场”的行为,直接把殡葬业推向了收入下降、客户流失的现实。
告别的方式变了,情感却没变
很多人以为,年轻人不办传统丧事就是“冷漠”,其实这是误解,他们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说到底他们在寻找一种更真实、也更舒服的告别方式。
![]()
这几年,各种新的殡葬方式慢慢出现,有的选择海葬、树葬,不立碑、不占地,简单又环保;有的干脆不办仪式,把骨灰撒在亲人喜欢的地方,让记忆停留在生活里,而不是石碑上。还有人通过线上纪念、虚拟追思等方式,让远方的亲人也能参与到告别中。
技术也在改变这个行业,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原本离殡葬八竿子打不着的词,现在都被用在了告别中。VR追思会让远方亲人仿佛身临其境,AI修复遗像让记忆更完整,数字化的纪念平台让亲情得以延续。
![]()
对年轻人来说这些方式更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更容易接受。在他们眼里,仪式不在于形式有多隆重在于有没有真的走心。
他们不想做给别人看只想给亲人一个温柔的告别,这种情感的转变才是殡葬行业最深的“震荡”。
行业转型迫在眉睫,靠吓唬人已经行不通了
殡葬业的问题,不只是年轻人不买账那么简单。本质上这是一个行业从“暴利神话”向“服务转型”的必然过程;过去靠信息不对称、靠套路维持的生意,如今在透明和理性面前,已经站不住脚了。
市场需求其实还在,老龄化趋势明显死亡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这不意味着传统做法就能一直吃香,相反越是面对庞大的需求,越需要重新审视服务的方式和价值。人们不再满足于“买个墓地、办个仪式”这么简单,他们要的是尊重、是情感、是透明的服务流程。
![]()
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公益化、绿色化的殡葬路线,一些机构也在尝试用互联网思维重塑服务流程,明码标价、线上预约、个性化定制等。这些变化虽然还在起步,但方向是对的靠实打实的服务赢得信任。
对从业者来说告别“暴利思维”也许不容易,但这是唯一的出路,继续坐在老本上吃老本,只会被时代抛下。只有真正理解现在的用户是谁,他们在想什么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毕竟这一代人不怕死也不怕说再见,他们只是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人生最后一段路。
这场变革,是一次回归
有人说殡葬业的寒冬来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次迟到的更新。年轻人在用他们的方式,让这个行业回归本质,为了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被好好告别。
![]()
过去的殡葬,讲仪式、讲规矩、讲面子;现在的殡葬,更讲情感、讲选择、讲尊重。这种转变,它逼着行业去掉那些多余的商业包装,真正回到“人”的身上。再想靠套路、靠封闭市场“躺赚”,那条路已经走不通了。未来的殡葬业,注定要变得更透明、更贴心,也更接地气。
因为这一代人已经不再迷信“体面”的外壳。花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情,能不能被好好地留住。
信息来源:
国家统计局:2025年中国死亡人口预计超过1200万,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人口和就业统计公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5年民政部政策导向:明确提出强化殡葬服务公益属性;推广节地生态葬方式,推动殡葬惠民化改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