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期日本各地频繁发生熊袭人事件。据日本环境省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0月30日,始于今年4月的2025财年内已有12人遭熊袭击丧生,比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2023财年全年增加了一倍。日本“熊害”目前是何情况?背后有哪些自然及社会因素?当地如何应对?对此,上游新闻进行了了解。
问题1:日本“熊害”目前是何情况?
10月30日,日本政府首次就“熊害”问题召开阁僚会议,讨论应对措施。原来,近期日本宫城县、岩手县、秋田县等地接连发生熊袭击致人死亡事件,2025财年迄今(4月至10月)已有12人遭熊袭击丧生,创历史新高,比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2023财年全年增加了一倍。
以饱受熊害困扰的北海道为例,其总面积约为8.3万平方公里,与重庆市相当,却栖息着约1.2万头北海道棕熊!1990年当地棕熊数量尚约5200头,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转好,棕熊数量逐步增长。
![]()
日本“熊出没”警示牌。红星新闻
日媒报道称,往年日本因熊袭击而死亡的人数基本维持在5人以下。但自2021年起,这一数字开始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为5人,2023年为6人,而今年“熊害”的规模与发生次数远超以往。
今年4月至9月,日本累计有108人遭熊袭击,为历年来最严重情况,仅9月就有39人受伤。遇难者分布在岩手县、北海道、宫城县、秋田县和长野县等多地。据不完全统计,10月截至26日,已有多达78人因野熊袭击产生伤亡。
问题2:“熊害”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据潇湘晨报援引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10月30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表示,“熊害”已对学校教学和旅游业造成影响。
公开报道显示,10月10日,一头成年熊闯进群马县热闹区域的超市,致两名老年男性顾客受轻伤。
10月16日,岩手县一温泉旅馆报警称60岁男性员工失踪,该男子当时正在打扫卫生,现场发现了血迹和动物毛发。此后警方在附近山林中找到损伤严重的遗体,并于现场击毙一头成年公熊。
10月24日,秋田县的四名村民在家门口遭到一头野熊的袭击,造成一死三伤。
![]()
熊出现在人类社区。中国科普网
甚至连幼儿园、大学校园、商业区、京都岚山竹林小径等著名景区,都出现了目击野熊的情报,还有人清晨在住所附近遛狗时遭熊袭击。
红星新闻援引日本富士新闻网10月30日报道,鉴于近期日本屡次发生熊袭击致人死伤事件,英国政府发出旅行警告,敦促旅行者做好戒备。
据报道,英国政府发布的通知称,在日本部分地区,尤其是山区和林区,包括人口稠密区域附近,熊的出没和袭击事件增加。英国政府敦促旅行者做好戒备,采取研究该区域以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的情况;避免在已观察到熊出没的区域单独行动;把所有垃圾都带走,包括食物残渣;向当局报告任何目击情况等措施。
![]()
我国驻札幌总领馆发布警示。网络截图
此外,10月29日,我国驻札幌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同胞及游客注意“熊出没”相关信息,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确保人身安全。文章称,近来,日本野熊袭人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10月截至26日,已有78人因野熊袭击产生伤亡,领区内北海道、青森县、秋田县、岩手县均有发生。据报道,近期较多袭击事件发生在居民生活区,甚至有人清晨在住所附近遛狗时遭袭。驻札幌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同胞及游客注意“熊出没”相关信息,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确保人身安全。
问题3:“熊害”背后是何原因?
有专家认为,“熊害”激增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长期推行“将熊放回深山”的保护政策,使得熊群规模不断扩大,其栖息地也逐渐向人类生活圈扩张;另一方面,受今年坚果类食物歉收影响,熊为寻找食物而下山的频率显著提高,人类被袭击风险也随之加剧。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熊害”中出现了一个危险新趋势。今年7月4日,岩手县发生一起熊闯入民宅并袭击80多岁女性的事件,现场有明显的吃人痕迹,专家判断这是“从一开始就以吃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而这样的案例在日本过去130年的相关记录中尚属首次。有分析认为,若熊通过反复接触人类而“记住人类的味道”,其吃人行为将进一步扩大。
![]()
警示标识。新闻截图
与此同时,一些市区还出现了“城市熊”这一特殊群体。部分幼熊在母熊被捕杀后,因缺乏引导而留在有人类食物残渣的环境中过冬,并长期在此生存,逐渐失去了对人类的警戒心。随着熊的活动范围与人类生活区界限不断模糊,日本“熊害”正呈现常态化的趋势。
另据东方卫视驻日记者宋看看介绍,熊出没的地点从山林转为人类的生活圈,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老龄少子化导致农田、山林被搁置,人类往城市移动,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分布区域越来越大。
问题4:当地有何应对措施?
据新华社消息,“熊害”问题严重的秋田县已提出派遣自卫队支援的请求,防卫省正在研究派遣自卫队的相关计划。文部科学省也计划敦促各地教育委员会制定防熊措施。
新任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对媒体表示,10月31日秋田县自卫队驻地实施了用箱笼诱捕熊的相关演练,当地130名自卫队员准备配合捕熊的任务。还有对于进入住宅区的熊是否可以开枪猎杀,日本各政府部门正在协调方案,能方便警官和有狩猎执照的公务员迅速配合行动,预计11月中旬之前可以有结果。
![]()
警示标识。人民日报
此外,很多当地居民在出门时,都会先猛敲一通铁门,确定门外没有熊在蹲守,才敢开门出去。
当下,日本民众对防熊用品的需求也急剧上升。比如一款模拟大型犬吠叫声的驱熊装置,日销量已从以往的10个增至70至80个,而且还供不应求。
与熊近距离遭遇时应采取蜷缩或俯卧姿势
据新华社援引日本共同社10月26日报道,秋田大学研究生院一个小组调查了秋田县70名在2023财年遭熊袭击的居民,通过分析医疗记录等了解他们遭熊袭的细节。
这些人的平均年龄为70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55.7%面部受伤,54.3%手和胳膊受伤,44.3%头部受伤。大部分受伤部位集中在上半身。研究人员说,这是因为熊在恐吓或袭击目标时通常采用站立姿势,这导致人的头部和面部成为首要袭击目标。
![]()
警示标识。看看新闻
此外,遭熊袭击者平均住院近13天,出院后接受后续治疗的平均时间长达99天。这些被袭击者中,23人遭受了多发性骨折等严重伤害,部分人留下了面神经麻痹等永久性后遗症,另有两人无法重返工作岗位,但有7人遇袭时面朝下趴在地上并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他们均没有受重伤。
秋田大学研究生院骨科专家石垣由纪(音译)说,遭熊袭击造成的面部伤疤很难遮掩,会严重影响伤者日后的正常生活,了解熊的习性并学会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非常重要。
日本环境省建议人们在与熊近距离遭遇时,采取蜷缩或俯卧姿势,保护头、颈和腹部,以减轻伤害。
上游新闻综合自 新华社 环球时报 看看新闻 潮新闻 红星新闻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