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阮智愚报道:近日,通山县老饮食服务公司的危旧房正式启动拆除,这栋已“服役”42年的老建筑进入“退休”程序。
今年,在县城八角亭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鉴定,该楼被评定为D级危房。
工作启动初期,困难重重。这栋房屋位于通山县通羊镇双泉社区八角亭小区文昌路24号,总建筑面积812平方米,共涉及12户居民。楼内住户多为原酒楼退休职工及家属,年龄偏大、经济条件薄弱。
“我们不是不想住好房子,但重建的钱从哪里来?搬出去这段时间又住哪儿?”面对居民的担忧与质疑,沟通一时陷入僵局。
转变源自模式的创新与耐心的群众工作。“关键是让群众成为改造的主角。我们一遍遍上门,帮他们算清政策账、安全账、长远账,把选择权、知情权、监督权交到居民手中。”通羊镇镇长袁德令介绍,本次改造采取“政府引导、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政策支持”的新模式,明确产权人共同出资、全程参与改造决策与工程监督,真正实现“我的房子我做主”。
为推动改造项目实施,社区和相关部门发动业主选举成立“老饮食服务公司危旧房合作改造联合社”,并完成登记备案,让居民吃下“定心丸”。
“通过三轮入户,我们累计召开居民座谈会10余场,入户走访80余次,最终让大家意识到,改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县住建局现场负责人袁斌说。
从最初“不愿拆、怕吃亏”到后来“主动申请、盼着拆”,群众意愿出现根本性逆转。
“后来大家都明白了,这是好事。”居民李女士说。
今年6月20日,全体居民一致同意并正式提交拆除重建申请。8月15日,通羊镇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每日调度、每周总结”。在充分尊重居民经济条件差异的基础上,专班制定差异化安置方案。不到一个月便全面完成了12户居民的意向签约和房屋腾退拆除工作。
工作专班精心制定改造实施方案,最终确定新建一栋6层、18户的住宅,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同时,项目采用“原面积置换+增量销售”模式,在保障原住户权益的前提下,将多余房源用于增量销售,实现资金平衡,推动改造可持续发展。
双泉社区老饮食服务公司危旧房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12户居民即将告别“忧居”,迎来“优居”,更凝练成一份宝贵的“通山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