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9日,上海白龙港附近的海面上,一架中国战机冒着滚滚黑烟,毅然决然地朝着日本军舰直冲过去。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爆炸,海面被熊熊火光照亮。
这悲壮的一幕属于一位27岁的年轻人:沈崇诲。他不仅是电影《无问西东》里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的原型,真实事迹远比电影更加震撼人心。
他本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毕业于清华大学,家境优越,前途光明。但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他毅然选择了最壮烈的报国方式。
![]()
1911年,沈崇诲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显赫家庭。他的祖父沈味兰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幕僚,父亲沈家彝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是国民政府司法院的大法官。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沈崇诲,从小就接受了非常顶尖的教育。
他最开始就读的是北京成达高等小学,这所学校不仅注重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还特别强调严格的军事化体育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
图|沈崇诲
1928年,沈崇诲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在清华他不仅是成绩优异的学霸,更是校园里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因为他作为学校足球队和棒球队的主力队员,还曾代表北京及华北地区出战全国运动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悍然侵占我东北。同时华北局势骤然紧张,整个中国已难容一张安静的书桌。
此时仍在清华求学的沈崇诲毅然组织大学生义勇军,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宣传抗日主张,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洪流。
![]()
1932年7月,沈崇诲自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绥远省工作。此时日军正进犯热河与冀东,并虎视眈眈地觊觎绥远。
面对国土不断沦陷他悲愤交加,多次表达“好男儿志在四方,保家卫国,匹夫有责”的决心。
他曾这样自问:“如果连中国都不存在了,我在边疆的建设还有什么意义?”
报国的机遇很快来临。
1932年12月,中央航空学校在北平招收飞行学员。得知消息的沈崇诲激动不已,毅然决定报考航校,誓要驾战机与敌搏斗。
![]()
他剃光了头发,顶着刺骨寒风,冒着漫天大雪赶赴北平应试。
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第三期轰炸科,从此踏上飞行员之路,飞向抗日救国的壮阔征程。
在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期间,沈崇诲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强健的体魄使他脱颖而出。
毕业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留校任飞行教官。
不久后他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驻扎在安徽广德,装备的是美制诺斯罗普式轻型轰炸机。
![]()
在航校校园里的一块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誓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员心中,也包括沈崇诲。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大型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炮艇等30多艘集聚上海。
从吴淞口一直摆到黄浦江江面耀武扬威。特别是旗舰“出云舰”用大炮猛烈轰击中国军队的阵地,造成中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
1937年8月14日晨,沈崇诲和战友驾驶21架诺斯罗普-2E式轻轰炸机,向吴淞口一带的日舰以及日军控制的公大纱厂、汇山码头等据点实施凌空投弹。
他们胜利完成了任务然后全体安全返航。下午全大队21架飞机再次分两批出动,轰炸了上海日军目标取得较大战果。
![]()
8月19日,决定沈崇诲命运的时刻到来了。当天清晨他奉命轰炸在吴淞的日舰。
沈崇诲与队员陈锡纯驾驶双座轻轰炸机904号,与其他6架飞机飞临吴淞口外的日军海军第三舰队上空。
可是沈崇诲驾驶的轰炸机突然发生机械故障,尾部浓烟滚滚,速度减慢,脱离编队。
此刻其他飞机已展开攻击队形,向敌机俯冲。沈崇诲决定赶快离开机群,他回头望了望后座飞行员、他的副手陈锡纯,示意他立即跳伞逃生。
![]()
图|陈锡纯
陈锡纯领会了沈崇诲的决心和让自己跳伞的意思,用手一次次地指向下面的敌舰,向他点头,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一同赴死。
沈崇诲大吼一声,用力将手中的操纵杆向前猛推到底,驾着满载炸弹的飞机俯冲而下,奋不顾身地向敌“出云舰”撞去。
一时间敌舰爆炸声四起、烈火冲天、浓烟滚滚。两位壮士慷慨赴国难,壮烈殉国。
沈崇诲殉国时年仅27岁。为表彰其英勇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其为空军上尉。
他生前的诗句“从来征战无归日,两翼斑斑血染红”,成为他短暂而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
沈崇诲的故事里藏着一批慷慨赴国难的莘莘学子。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沈崇诲牺牲前5天张锡祜牺牲。他和沈崇诲同样生于1911年,同样就读于南开中学,同样系出名门,同样加入中国空军,同样在淞沪会战中阵亡。
张锡祜是天津人,是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四子。1937年8月14日张锡祜驾驶飞机赶赴南京对日作战,由于当时气象预测不准,突然遭遇到雷雨天气,飞机在临川上空失事,不幸遇难,以身殉国,年仅26岁。
张锡祜遇难的消息传到张伯苓耳朵里后,老校长并没有哭泣。他先是愕然沉默了一会儿,连声说:“死得好!死得好!”
![]()
图|张锡祜与未婚妻张乐民
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园里,墓碑上共刻有1468位中国烈士的英名,他们血洒长空时,平均年龄只有25岁。
沈崇诲牺牲后,与他一起牺牲的陈锡纯年仅22岁,是湖南长沙人,中央航校第五期甲班毕业,被追赠为中尉。
两位烈士肩并肩安葬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抗日空军烈士墓园里。
![]()
在清华西大操场南,校河与山之间,依山傍水,有一块黑色的花岗岩石板。
石板上面有包括闻一多在内的43个校友烈士人名,沈崇诲的名字就在其中。
2015年8月24日,沈崇诲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今天的华夏已是国富兵强,翱翔的强大空军,护卫着祖国的蓝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