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的航天之路,起步早,步子稳。
1997年8月,她应征入伍,进了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当上飞行员。
2003年5月,她正式成为运输机飞行员,积累了上千小时飞行经验。
![]()
这段军旅生涯,打下了她身体和意志的硬底子。
转折点在2010年5月,她入选中国第二批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的身份就此确立。
那时候,咱们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正加速推进,她被选上,靠的就是过硬素质和对事业的忠诚。
2012年3月,她还入选神舟九号备份航天员,提前适应任务节奏。
真正闪光,是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
她和聂海胜、张晓光一起,在太空驻留15天,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
那堂课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讲物理实验,播撒科学种子,影响了几千万孩子。
这次任务,她操作设备、维护系统,圆满收官,6月26日安全返回。
八年磨一剑,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出征,她再次入选乘组,和翟志刚、叶光富共度183天。
![]()
这次驻留,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阶段。
她们三人完成上千项操作、几十项科学实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成为中国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和翟志刚一起在太空行走6小时25分,安装设备、采集样本,为空间站组装铺路。
这不光是个人突破,更是女性在航天领域的里程碑。
2022年4月16日,返回地球,她创下中国航天员在轨时间最长纪录,总计197天6小时42分。
王亚平是大校军衔,享受二级警卫保护,这级别相当于副部级干部。
为什么这么高规格?因为航天员是稀缺人才,她的健康直接牵动项目连续性。
出门办事,总有警卫贴身跟着,确保安全无虞。
再看饮食,国家更细致。她的食物是专门供应,营养团队根据太空后遗症设计菜单,每餐热量、蛋白质、维生素都精确计算。鱼类、豆制品为主,食材从基地直供,进食前必须检测。未检验的东西,她一口不碰。
![]()
这规矩严,但有道理。太空环境辐射强、失重久,身体恢复慢,随便吃点不干净的,影响可大。
这样的管理,不是特权,而是对国家财产的负责。
这些措施,源于咱们航天工程的顶层设计。
![]()
党强调人才强国,航天员就是高端人才的代表。
保护她,就是保护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王亚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航天的时代脉络。
![]()
她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体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入党后,她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两次出征,都是党号召、组织安排的结果。
她的家庭也典型,丈夫赵鹏是退役飞行员,赵鹏主动分担家务,支持她事业,这份默契,是后方稳定的写照。
![]()
展望未来,她会继续发光发热。
空间站建成后,更多任务等着她指导。
她的模式,也为其他领域人才提供借鉴: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发活力。
![]()
王亚平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女性的风采,巾帼不让须眉,在党旗指引下,逐梦九天。
她的重要性,不止于个人荣誉,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