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到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在北大、交大先后参与创院工作。10月31日,面对首批15所名校书院组成的中国大学书院交流共同体,他直言,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平权化;同时,“再教育”也就是继续教育更加常态化,第一学位、第一专业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
![]()
鄂维南
【学科界限不应存在于学生头脑】
作为北大讲席教授、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首席顾问,鄂维南院士认为,AI正推动教育从“教书”向“育人”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单一模式学习门槛高,且耗时长,不太适合年轻人的学习习惯;同时课程和培养体系老化,不适合未来发展需要,也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换言之,以课堂教育、知识传授为主要手段的教育体系正在走向终结。
![]()
致远学院院长徐学敏主持
“大部分高校和老师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因而成为发展中的障碍。”在国际上最早提出“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概念的鄂维南,当天在上海交大致远学院第四届“拔尖人才培养国际论坛”上坦陈,目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过于繁杂、过于细致,仍需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事实上,在AI时代,学科专业的界限最多只存在于老师的头脑中,而不应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
![]()
位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致远书院。徐瑞哲 摄
那么,第一学位、第一专业真的不再重要吗?在第三届中国大学书院交流共同体大会上,上海交大副校长张兆国透露,全校已立项44个AI+微专业,每项包含10-12学分,以轻量化的课程模块为突破口,先行探索AI+专业建设。这些AI+微专业,譬如:AI+环境社会治理、AI+计算社会科学、AI+语言数据科学、AI+智能传播、Al+心理健康等,各自探索不同垂直领域的深耕精进。
![]()
Jay Siegel
【人的自身能动性不能被“外包”】
AI+HI(人类智慧),育人核心是“人”。来沪交流研讨的香港大学副校长Jay Siegel提出了“个人能动性”,即:个体自主选择并掌控生活的能力,这是他眼中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Siegel教授指出,当前生成式AI与社交媒体的普及正导致学生逐渐“外包”了自身能动性,他们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引发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退化。他强调,教育不应仅追求标准答案,而应构建以“创造、批判、整理与沟通”为核心的“大脑健身计划”,锻炼完整的思维链条。
![]()
John Hopcroft
来华任教交大13年之久的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ohn Hopcroft援引了他的同行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莱斯利·瓦利安特的新书《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ducable(可教育的重要性)》。瓦利安特提出,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关键能力是可教育性(educability)——一种通过吸收知识快速适应环境的信息处理能力。Hopcroft院士认为,这回应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类独特性的反思,强调教育系统在塑造人类价值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中的关键作用。
![]()
江帆
在去年启用的交大致远书院,鄂维南也建议通过构建“SciencePedia(科学百科)”结构化知识库、适度降低学分要求、设立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专业、强化价值观与思政教育等举措,系统优化育人生态,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探索与全面发展的空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工程,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书记江帆在论坛大会上表示,新时代书院制育人模式通过打破壁垒、实施精准培养,成为落实该战略的关键支撑。
原标题:《鄂维南院士在北大交大分别创院:第一学位、第一专业重要性大幅度下降了吗》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题图来源:徐瑞哲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