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无法做出预测,我们正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积极机动。
![]()
克罗夫斯克-米尔诺赫拉德“口袋”地区的局势,极为动荡,一天内会变化多次。占领军大规模动用小型突击小组,甚至有时,还使用单兵战斗人员,以小型破坏和侦察小组的战术行事。他们的目标是,持续施压,避免正面交锋,消耗乌克兰的防御力量。天气恶化对双方均造成阻碍,但“绿色地带”(指植被茂密的地区)的存在,为敌方小组提供了更多伪装机会。
若东南翼面临被战术包围的威胁,则可能需组织防御部队,有序撤出部分居民点,以保存人员并直接在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两市加强防御,防止两座城市被占领。同时,若在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实际歼灭敌方集群,则可向战斗激烈的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增派兵力。
同时,敌方试图从恰索夫亚尔地区加大压力,向该地调派预备队。不过,目前敌方在该段战线上的进展,小于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乌克兰武装部队预备役军官、军事专家克拉马罗夫在接受乌媒采访时,表达了这一观点。
问:
对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赫拉德“口袋”地区局势的评估各不相同。据美国战争研究所评估,目前,该段战线集中了1.1万名的占领军集群。显然,敌方现已将该方向确定为首要目标。同时,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将军表示,目前不存在对乌军的包围,局势虽紧张但仍在掌控之中。您如何评估当前局势?守住这些城市的前景如何?
答: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无法做出预测。身处前线的战士、中层军官表示,昨天至前天,一天内作战局势就变化了4至5次(编辑注:该采访录制于10月31日)。
![]()
我们积极机动,试图反击、截断,不给敌人扩大战果的机会。敌方也在积极机动,积极渗透,其2至4人的突击小组,有时甚至单个渗透。如果说,此前侦察破坏小组是一种孤立的“人工工具”,那么现在,我们正看到其大规模使用类似侦察破坏小组的尝试。
敌方在寻找新的方式、新的方法,来埋葬他们的士兵。毕竟这不是经典的侦察破坏小组的工作,他们没有足够多的,受过充分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发动偷袭战术。然而,他们仍在这么做。他们的任务就是制造麻烦,同时避免交战,迫使乌克兰国防军,在他们控制下的城市里追击他们。这就是问题所在,因为我们的人力较少,他们把我们引开,相应地,这消耗了我们的兵力。
在某些时候,他们能够积聚力量,展开积极的战斗行动。但突击分队的经典战术是:进入、巩固阵地、开始火力打击,并让后续部队跟进。
关于评估该方向上的俄军人数为1.1万人——在我看来,这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人数要多得多,首先是人。他们的人数至少是我们的四倍。也许这1.1万人只是针对米尔诺赫拉德(乌克兰城市)的,并不包括波克罗夫斯克(乌克兰城市)以及这个突出部的东南部地区,那里也有关键部队和据点,目前也正遭受持续攻击。
举个例子:在将乌克兰武装部队从库尔斯克州驱逐出去的行动中,俄方动用了3万至4万人的集群。这次行动投入的人力要多得多,所以我不明白这1.1万人的数字从何而来。这个数字完全不准确。
是的,战斗激烈,局势变化非常迅速。现在,在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周围的这片区域,谁更灵活、战术上更迅速,谁就能赢得这场战斗。
不排除要从位于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赫拉德“口袋”东南部的居民点撤出,以保护人员,但同时,加强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的防御阵型,不给敌人占领这两个关键据点的机会。
![]()
问:
您认为天气、秋雨对敌方的行动有何影响?
答:
客观地说,恶劣的天气条件既妨碍防守方,也妨碍进攻方。但只要树叶还没落光,只要还有所谓的“绿区”,这就给敌人在进入我方阵地时提供了伪装的机会,他们正试图利用这一点。
问:
关于所谓的“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的问题。如果看一下作战地图,可以看到敌方集群已最大限度地收缩。能否预测其将被完全消灭?
答:
这是我们成功击退攻击的一个例子。这不是渗透,而是试图插入我们的防御阵型。我不排除,这是试图在开始对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发起积极进攻之前,制造一个危险的紧张区域,以便在这个方向上,最大限度地分散我们的兵力。幸运的是,这一威胁已被及时消除,插入的企图被击退。大量俄军被消灭。
如果我们恢复防御阵型,这或许能让我们腾出一部分兵力,将其投入到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赫拉德一线。
![]()
问:
有消息称,俄罗斯国民近卫军后勤部门的士兵正被调往恰索夫亚尔,加入俄军突击部队。您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敌方偏偏选择在这个前线地段加强兵力?是否也与康斯坦丁尼夫卡,即另一个“突出部”有关?
答:
实际上,恰索夫亚尔并未被俄军完全占领。这座小城已沦为灰色地带。俄军在康斯坦丁尼夫卡的进展,甚至比在波克罗夫斯克还要小。且暂不考虑波克罗夫斯克,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进攻康斯坦丁尼夫卡的先决条件。
![]()
在他们理想的方案中,他们希望同时开展积极进攻行动,以夺取波克罗夫斯克和康斯坦丁尼夫卡。他们明白,现在需要从东北方向,即恰索夫亚尔一侧,对康斯坦丁尼夫卡施加压力,或许正因如此,他们才试图将更多预备部队调往那里。
但我认为,他们并非强制从后方部队调人前往。他们更积极地在推行招募计划,以一定的物质报酬吸引人员参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