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的巴西圣保罗街头,阳光还没完全褪尽热度,37岁的女店主卡琳・阿鲁达・多斯桑托斯像往常一样喊儿子回家 —— 换做任何家庭,这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场景,谁也没料到会变成生命终点的预告。
![]()
“该回家了!” 卡琳的声音穿过街边的喧闹,可正在玩耍的 9 岁儿子头也不回地拒绝了。几番劝说无果后,卡琳忍不住批评了几句,没成想这成了导火索。男孩猛地转身冲回家里,街坊还以为他是闹脾气躲清闲,直到看见他从厨房出来时,衣袖里藏着的菜刀寒光一闪。
没有多余的争执,刀刃直接刺中卡琳的腹部。这位母亲当场倒地,鲜血很快浸透了脚下的石板路。邻居们慌作一团,有人赶紧报警,有人七手八脚地把她往医院送,可刚到急诊室,医生就摇了摇头宣布死亡。
最让人揪心的是卡琳倒下后的反应。她捂着流血的伤口,清楚自己撑不下去了,看着站在一旁的儿子,没有骂也没有怨,只是用尽最后力气说:“过来,最后抱我一下吧,因为我活不成了。” 这句话被赶来的邻居听得真切,后来想起还忍不住红了眼眶。
![]()
19岁哥哥的证词,揭开男孩的暴躁日常
整个惨剧被卡琳 19 岁的大儿子看得一清二楚。面对警察的询问,这个刚失去母亲的年轻人声音发颤,却还是说出了弟弟平日的状态:“他一直脾气很暴,只要被说几句就会动手,跟家里人也经常吵起来。” 这种攻击性不是第一次出现,只是没人想到会指向亲生母亲。
更让人唏嘘的是男孩刺死母亲后的反应。他站在原地看着倒地的母亲,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直到亲戚赶来把他拉走,似乎还没明白自己干了什么。有亲友后来透露,这孩子是从其他小朋友嘴里才知道 “妈妈没了” 的消息,可依旧没表现出太多情绪波动。
圣保罗民事警察很快介入调查,不过按照巴西法律,12 岁以下的孩子既不能被起诉也不能拘留,男孩只能先交给卡琳的亲戚照顾,警局都没去成。
办案民警在采访里提到,现在重点要查的是这家人的日常相处模式,还有男孩暴躁性格背后的原因 —— 是家庭氛围的问题,还是有其他没被注意到的隐情?
![]()
那句 “抱抱” 的重量,藏着亲子沟通的难题
这起悲剧在巴西社会炸开了锅,大家讨论得最多的不是法律如何界定责任,而是卡琳临终前那句 “最后抱我一下”。有人说这是母爱刻进骨子里的本能,哪怕被伤害也只想亲近孩子;也有心理从业者站出来分析,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声的追问 ——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本该亲密的母子走到这一步?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案例,有些孩子的暴躁其实是 “表达无能” 的表现。就像有的少年用暴饮暴食对抗父母的忽视,有的用暴力回击大人的指责,本质上都是不知道怎么说出 “我不高兴”“我需要被看见”。
卡琳的小儿子可能也是如此,批评像根火柴,点燃了他积攒已久的情绪,可他能想到的发泄方式,却是最极端的伤害。
![]()
现在男孩被亲戚接走了,未来的日子还长,但这道伤疤恐怕很难愈合。圣保罗的民警说会持续跟进家庭调查,希望能找出根源。
毕竟比起追究一个 9 岁孩子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搞清楚如何避免下一个类似的悲剧 —— 毕竟没有哪个家长想因为一句 “催回家”,就和孩子阴阳相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