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媒:郭台铭的“高端梦”彻底被击碎
曾大放厥词称“我给大陆赏饭吃”的郭台铭,或许未曾料到国产崛起的步伐竟如此迅疾。
此前,富士康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郑重宣布,将投入675亿用于建设10.5代液晶面板厂,延续夏普生产线,并且承诺创造1.3万个工作岗位。彼时,郭台铭立于特朗普身旁,可谓意气风发。威斯康星州为此慷慨提供了高达3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还宣称要重返制造业的巅峰。
然而,当时间来到2025年,我们再回首往昔,那片曾经被勾勒出世界级工厂宏伟蓝图的土地,如今仅剩下孤零零的厂房,以及那如同空头支票般的1.3万个工作岗位承诺,675亿的投资基本付诸东流。
郭台铭当初可谓机关算尽,将夏普的技术价值、美国的补贴都纳入了自己的算计之中,却唯独未曾料到,中国本土产业链的升级速度会这般迅猛,将郭台铭的“高端梦”彻底击碎。
![]()
1、郭台铭的“转型梦”,押注美厂
夏普作为一家老牌巨头企业,凭借液晶面板技术开启了发展之路。1972年,夏普推出全球首台液晶显示计算器,此举奠定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直至二十一世纪初,夏普在全球已拥有近12万件专利,稳稳占据电子面板领域的领先地位。
收购夏普,被视作富士康转型的关键一步。富士康曾将夏普独有的IGZO技术视为核心竞争力,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面板分辨率,同时降低功耗,其电子迁移率达到传统材料的十倍,被认为是OLED技术的强劲对手。为此,郭台铭不仅承诺保留夏普品牌且不进行裁员,还放弃变更管理层,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而后,为推进IGZO技术的新产线布局,郭台铭毅然决定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厂,期望借助夏普的百年品牌,摆脱“代工”的标签。然而,富士康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首先,威斯康星州缺乏面板产业基础,这使得富士康高达80%的原材料需从墨西哥进口,极大地推高了物流和关税成本。据报道,单台产品成本大幅增加约3000美元。其次,美国工人时薪高达37美元,是我国工人时薪的12倍,且当地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导致难以招聘到合格的员工。
面对重重困境,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耗资675亿投产的工厂,不得不从原计划的10.5代液晶面板生产计划,降级为6代线,后续甚至放弃面板制造,转而生产咖啡自动售货机等低附加值产品。
![]()
2、措手不及,中国技术反超来得太快
在郭台铭致力于摆脱困境之时,中国显示产业以令人惊叹之速度实现反超。国内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累计投资近2000亿元用于扩充产能,其市场份额从不足4%增长至近40%。在传统的LCD屏幕领域,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从不到4%提升至如今的接近40%,仅龙头企业京东方一家便占据20%的市场份额。
更令郭台铭始料未及的是,在其离开内地的这些年间,我国高低端产业均实现全面崛起。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于郑州建立了100万级车辆生产基地,吸纳了数万“失业”制造工人;相关产业工厂创造了近万个就业岗位。
![]()
3、转型困局:富士康的艰难升级路
当下,纵然现年75岁的创始人郭台铭依旧是公司的最大股东,并且集团整体市值维持在高位,然而富士康在显示技术领域已然明显丧失了先发优势。
依据夏普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所呈现的内容,虽然夏普实现了272亿日元的盈利,但其业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富士康的订单支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面板企业京东方上半年营收成功突破1000亿元,华星光电营收同比增长了14%。
行业分析师明确指出,倘若当年郭台铭将675亿投资投放于中国市场,或许能够助力夏普抓住产业机遇,实现成功转型。但随着技术路线的快速迭代以及市场格局的逐渐固化,这一战略机遇窗口已然关闭。对此外媒也纷纷表示:郭台铭的“高端梦”彻底被击碎了!
目前,富士康正在加速对OLED与Micr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进行布局,期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不过,鉴于其过往的经验,其前行的道路注定会充满诸多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