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新创剧目、7部经典复排剧目、10部音乐作品,43家文艺院团在江苏13个设区市20余座剧场接连登场,共同织就了一幅流动的艺术画卷。10月28日,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在江苏大剧院落下帷幕。为期一个月的艺术盛宴,不仅展现了江苏舞台艺术的厚实家底和不俗实力,更以艺术为媒,将文化的种子撒向城乡每个角落。
经典与创新共鸣
传统在现代焕发新活力
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传统与现代交织,经典与创新共鸣。
舞台艺术作品会演聚焦“新创剧目+经典复排”双主线,首次将经典复排剧目纳入会演板块,形成了新作与经典对话的亮丽风景。
其中,新创剧目紧扣时代脉搏。15部新创作品聚焦时代主题,深入挖掘江苏地域文化特色。
![]()
由兴化市淮剧团倾力打造的现代乡村淮剧《油菜花开燕归来》以苏中水乡的乡村振兴实践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通女村官在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筑巢引凤,召唤年轻人回村,推动文旅融合的感人故事。
剧中巧妙融入兴化千垛菜花、生态农业等地域元素,以淮剧特有的唱腔与舞台美学,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最终,现代乡村淮剧《油菜花开燕归来》凭借其深刻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部“为新时代农民立传,为美丽乡村放歌”的诚意之作。
![]()
![]()
经典复排剧目则突显守正创新。今年入选的7部经典复排剧目——扬剧《袁樵摆渡》、锡剧《攀弓带》、京剧《诗文会》、京剧《乌龙院》、黄梅戏《真假新郎》、通剧《陈英卖水》、锡剧《孟丽君》,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让老戏焕发新活力。
![]()
常州锡剧院复排的青春版《攀弓带》让一群20多岁的新生代演员站到了舞台中央。“《攀弓带》是常州锡剧院的‘骨子老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导演王胜标表示,这次让年轻人挑大梁是为了“以戏带功”——既让老戏有新模样,又使年轻演员练就了本事。
![]()
戏曲传承,关键在人。在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戏曲理论家汪人元看来,经典剧目代表着各个剧种在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积累”,复排则是遗产抢救与保护、人才有效培养、观众的吸引与引导、良好戏曲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好方式。
观众与艺术零距离
大众共享文化盛宴
“人民的节日”的宗旨在本届艺术节得到了充分体现。数以万计的观众走进剧场,近千场群文活动遍布城乡,艺术真正走到人民中间,成为大众共享的文化盛宴。
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热情高涨——淮剧《油菜花开燕归来》在宿迁演出结束时,热情的掌声经久不息,演员多次谢幕。青春版《攀弓带》演出现场,掌声雷动,喝彩声不断……
![]()
一位来自宿迁本地的老戏迷在观看《油菜花开燕归来》后激动地说:“我很久没看到这么打动人的现代戏了。它唱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年轻人回乡创业,农村越来越好,听着熟悉的淮剧唱这些新事,感觉特别亲切,也特别受鼓舞。”
惠民措施让艺术普及。艺术节坚持低票价政策,并创新推出多种惠民举措。
为培养文明观演习惯,金湖县文化艺术中心在演出前增设“抢红包”互动——提前到场者扫码进群,手气最佳者可获下一场门票。这一巧思,既减少了迟到现象,也积累了忠实观众。
“艺术节‘下沉’,带来的不仅是演出,更是审美启蒙,”金湖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张雯表示,很多农村观众以前从未走进大剧院,对观演礼仪一无所知。如今,他们不仅主动购票,还开始讨论剧情、演员和舞美。
![]()
文化场馆建设助力文化惠民。本届艺术节首次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标志着江苏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2月正式启用的新沂大剧院,填补了当地长期缺乏高标准专业剧场的空白。
退休教师王老先生和几位老戏迷早早相约而来:“以前看场好戏得辗转徐州、南京,现在家门口就有专业大剧院,音响、灯光、视线,样样不输大城市。”
从城市到乡村
处处都是文化的大舞台
秋日的江苏,因紫金文化艺术节,变身欢快的艺术大舞台。从文化馆非遗小剧场的淮剧盛宴,到兴趣教室的公益课堂,再到乡村舞台的民艺展演,江苏城乡之间处处涌动着文化热潮,勾勒出一幅公共文化浸润人心的鲜活画卷。
十月初的某个早晨,王惠芬像往常一样早早收拾好舞鞋,等着丈夫开车送她去句容市文化馆。下蜀镇距离句容市单程车程40分钟,风里来雨里去,她这一坚持,就是三年。“一开始就是喜欢跳舞,没想着能学出啥样,可来了之后就舍不得走了。”王惠芬说,以前上舞台心里就像打鼓,现在听到音乐一放,自信劲儿就来了,她还把练舞的视频发在抖音上,慢慢攒了2000多粉丝,“不光自己开心,还能把这份欢乐传给别人,多好。”
![]()
如今在句容,文化活动深入基层,如果说文化馆的“艺课堂”是家门口的“固定乐园”,那辆“茉莉花开”流动舞台车,就是跑遍城乡的“移动戏台”。今年9月刚领到车,文化馆的人就没闲着,国庆前几日,舞台车连着办了三场大活动——百姓大舞台、诗歌朗诵会、诗词大赛,灯光一亮,音响一开,不管是广场上的年轻人,还是搬着小马扎来的老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以前办演出,得提前租设备、搭舞台,麻烦得很。现在这车打开就能演,不仅能送节目,还能给大家讲政策、说法律,真是帮了大忙了!”句容市文化馆馆长郭飞笑着说。
![]()
一场场送戏下乡,让文艺之光照亮基层。在扬州宝应,为了有效传承、保护与发展省非遗项目淮剧,宝应县文化馆打造了“荷乡淮剧大舞台”与“星期一剧场”双轨并行制度。“荷乡淮剧大舞台”立足本土优势,组织全县十余家业余淮剧社团开展常态化下乡巡演,年均20场,实现镇村全覆盖,培育了扎根乡土的“非遗传承生力军”。
![]()
2025 紫金文化艺术节以经典与创新共舞、城市与乡村联动的姿态,让文化之美浸润人心,更书写了江苏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宋经纬
(图片来源:紫金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