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报道,全球目光聚焦的中美经贸会谈落下帷幕,两大国握手言和的消息打破了持续多年的博弈僵局。中国收获关税减免延期、制裁暂停的实际利好,芬太尼相关近20%关税直降10%,美国则拿到稀土放松管制的关键承诺,这场双向奔赴的共识达成,让全球贸易格局瞬间生变。最有意思的是,中美这边刚敲定协议,欧洲大陆就传来不淡定的声音,德国总理率先发声喊话,欧盟随后的态度转变更是让外界直呼看不懂。
要弄明白欧盟为何反应如此激烈,得先看看他们之前的操作有多“迷惑”。中美博弈最酣之时,日韩欧盟本有机会抱团应对,可这三方偏偏选择对美国卑躬屈膝。日本掏出5500亿美元“保护费”,还承诺大批量采购美国农产品和天然气,才换得关税从25%降到15%;韩国更狠,直接砸3500亿美元投资美国,同样只为10个百分点的关税优惠;欧盟一边喊着“战略自主”,一边不断加大对美投资,转头还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算盘打得全球都能听见。
![]()
谁曾想,中国硬扛多年却换来更优厚的待遇。特朗普上台后全球加税的大背景下,美国对中国24%的关税不仅延期一年,相当于这段时间完全豁免,剩余关联芬太尼的10%关税还将随着合作推进逐步取消。算下来,中国最终关税可能比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还低,甚至低于美国诸多盟友,这样的结果让此前对美妥协的国家颜面扫地。欧盟突然发现,自己押错了宝,中美缓和意味着美国的压力将全面转向盟友,而他们早已失去谈判的筹码。
德国总理那句“决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听着铿锵有力,实则充满无奈。当初中国主动提出中欧投资协议,欧盟以价值观为由搁置;中国邀请欧盟共建技术合作平台,欧盟转头就跟美国绑定“技术封锁”。现在中美要携手发展,欧盟才想起要竞争,可现实骨感得让人发笑。德国作为欧盟工业核心,一边拆核电厂导致电力供应紧张,一边要应对AI等新技术对能源的海量需求,连维持现有工业体系都捉襟见肘,谈何与中美在技术赛道争锋。
![]()
欧盟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中美博弈期间,他们还能在两边要价,靠着“联合美国”的幌子向中国施压,如今中美关系缓和,这层遮羞布被彻底撕碎。美国在对华谈判中没占到的便宜,必然要从盟友身上找补,特朗普明确提出的“欧盟去工业化”“能源绑定”“债务转嫁”三大目标,每一个都戳中欧盟要害。俄乌冲突还在持续,欧盟对美能源依赖度居高不下,此时与美国翻脸得不偿失,向中国示好又拉不下脸面,进退两难的处境完全是自找的。
更讽刺的是,欧盟近期突然180度转弯,调整对美谈判策略。不仅要求关税降幅必须超过美英、中美协议,还高调宣称农业和食品标准不容谈判,甚至放话准备了反制措施。这种事后强硬的姿态,在外界看来更像虚张声势。美国早已摸清欧盟的软肋,面对一个军事上依赖北约、能源上受制于美国、工业基础摇摇欲坠的联盟,根本没必要做出实质性让步。欧盟的转变不仅没能换来主动权,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
中美达成共识的深层影响正在持续发酵,中国关税优势凸显,产业链向外转移的风险大幅降低,这对依赖制造业竞争的欧盟来说是致命冲击。欧盟错过的不仅是与中国合作的最佳时机,更是全球化时代战略选择的关键窗口。当初无论坚定站边哪一方,都不至于落到如今两头受气的地步,可他们偏偏选择了最危险的“骑墙”策略。
大国博弈的棋局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欧盟如果还执迷不悟,继续抱着美国的大腿不放,最终可能连仅剩的工业优势都保不住。若能放下偏见,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空间,或许还能抓住最后的机会。毕竟,在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承压的当下,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固执己见只会被时代浪潮淘汰。德国的着急喊话或许是个信号,就看欧盟能否真正清醒,做出顺应潮流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