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摊牌了,接管安世,他们不解释,反而公开说,是“必要之举”。别人说他们强夺,他们反问一句,那你能拿我怎么样?这不是辩解,是硬撑,也是认命。更像一个压不住恐慌的赌徒,知道不光彩,却偏偏说自己“没得选”。
9月30日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在媒体闪光灯下,把一本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举了起来。
![]()
![]()
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
那是战后欧洲缺面粉缺煤炭时期防止囤积投机用的法律,七十多年没怎么派上用场,如今却突然套在安世半导体头上。一个负责汽车功率芯片、MCU和控制模块的企业,忽然和粮油煤炭一样,归入国有管理。
发布会当天,荷兰政府宣布,安世99%股权交由托管机构管理,第二天,法院迅速撤掉CEO张学政,没有听证,没有辩论,没有流程,从办公室到系统权限,一刀切。
![]()
安世CEO张学政
张学政2019年接手公司,把营收做大、把产线扩到1800名本地员工,没有安全事故,没有管理纰漏。但这一切不重要,剧本没给他解释时间,他只收到一句话,离开。
这样下手,不像是监管,更像没收。“治理缺失”“技术安全”成了理由,可从头到尾,没有一条证据摆上桌,荷兰说怕技术外流,说担心中方“掏空企业”。可直到动作落地,都没能举出一纸实际风险材料。
为什么这么急?线索不在荷兰,而在大西洋对岸,6月,美国就敲过一次桌子。相关人员公开暗示,张学政继续掌权,安世就别想进入美国市场。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那是警告,到了9月29日,美国再出新规,要求全球用美技术的企业,向美方报备对华出口信息。哪怕是欧洲公司,只要用美国工具、美国光刻机、美国EDA软件,就得听美国指挥。
第二天,荷兰宣布接管安世;第三天,张学政下台。节奏像钟表一样精准,仿佛提前排练。谁还敢说没默契?
![]()
安世大楼
很多人问:荷兰这么硬,是胆子大?事实上恰恰相反,是怕。要知道,荷兰最骄傲的科技成果,ASML,离不开美国。其EUV光刻机的光源系统、关键控制单元,70%来自美国。
一旦美国关阀,这家公司立刻停摆,所以这几年,美国让它限中国,它点头;美国要它收紧许可,它退让。现在美国指明方向,荷兰自然跟上。
![]()
换句话说,荷兰不是“没得选”,而是“不敢不选”。
![]()
AI软件ASML
可是,抢企业能抢来技术吗?答案写在资本市场。10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显示,62%的日本半导体企业暂停欧洲扩产计划。
韩国三星原本计划在荷兰投50亿欧元建研发中心,如今“项目搁置,重新评估”。文件里写得冰冷,风险过高,信任不足。
资本从来务实。哪里安全就去哪里,哪里不确定就撤离。没有愤怒,只有算盘。企业不是政治演员,也不愿当陪葬者。
![]()
韩国三星品牌
这件事还波及了产业链。安世不是小厂,它撑着欧洲车企稳定出货。这一波动,德国大众狼堡工厂削减5万辆计划产量,宝马慕尼黑也延迟新线投产。
安世同时还是比亚迪、福特供应商,芯片缺口蔓延,装配线突然吃紧,成本往上爬,消费者埋单。
![]()
比亚迪汽车品牌
荷兰当然知道后果。可它依然摆出一种决绝态度,仿佛只有硬到底才能证明立场。问题是,它到底是替自己赌,还是替别人赌?这场操作没有重新划定规则,只是证明,当政治需要时,规则可以随便改。
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不是接管安世,而是接管规则。过去欧洲以“法治”“产权保护”招牌吸引投资,如今晚上一句“怀疑”,明天就能进门封资产。这样的欧洲,再说公平与稳定,谁信?
荷兰以为自己抢回了一家公司,却丢掉了更贵的东西,安全感。它以为堵住技术风险,其实埋下信用风险。之后每一家跨国企业都要问,下一次,会不会轮到我?
![]()
荷兰首相斯霍夫
安世事件不是终点,它只是一道裂缝,往后风吹就大。欧洲是否会继续“国家安全化一切”?市场是否继续撤离?供应链是否加速调整?都像悬在天上的石头。如今大家开始重新定义“投资欧洲”的含义:风险再加一层,谨慎再重一分,合同条款再厚一指。
荷兰说没得选,往后要是一错到底,那不是被逼,而是自己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