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位朋友说谢稚柳之所以把深写成探,原因是谢稚柳用的是文征明“深”字的一个写法,他还给我发出来了图片,这个图片简直就是个笑话,这不是错上加错吗?你再查一下文征明的写法出自何处?不要把书法字典的错当权威,你现在都没有见到谢稚柳先生的手稿,就判断谢稚柳先生把深写成了探,或者谢稚柳的深就是像文征明那样,这完全和事实不符。
这种判断方法都是错的。你应该先拿出谢稚柳先生的手稿,这是最有力的证据,其他都是你们自己的猜想,所以说不符合事实。
我们一定要有追溯事实的本领,这个基础都没有,你谈论什么真实和错误呢?
书法字典出错也很多很正常,关键我们要有起码的判断,三点水在草书中分三个势,提手部与三点水根本不是一个势,怎么可能把深写成探?
![]()
我们首先看你给我们发的这个视频,文征明的这个所谓的深字,这个字其实,就是一个容易误打误判的一个字。
这个字是不是文征明写的规规矩矩的一个深字呢?我看也不像,恰巧这个字是误打误招。所谓的这个深字当做探字来看,也是错的。
即使我们就当作探字来看,提手横画的起笔是错的,因为没有明显的笔毫入纸的起笔,然后,写提手的转折部位勾挑也是错的。
![]()
我的判断是这,个字可能原本就是一个深字,只是,恰好这个字可能是被滴墨有所破坏,因此看起来像一个探索的探字。如果谢稚柳学书法,绝不会学这样一个字。
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看文征明写的深字和探字是怎么写的。
![]()
这是文征明写的《滕王阁序》里边的一个深字,这个深字三点水的起笔有明显的笔尖落纸的起笔的动作,这就是非常正常的起笔。
![]()
我们再看这是文征明写的行书《草书千字文》里边的深字,这个深字用的是“散水点”笔势,三个笔画写成了两个笔画,每一个笔画都有明显的起笔的动作,这就是正常的书写。
![]()
再看文征明写的探字,提手的竖画是一个奋笔势,横画和竖画有明显的交叉交代,这就是正常的书写。
![]()
我们再看文征明写的这个探字是怎么写的?明显的蹲锋起笔,然后写竖画,再写勾和提,笔笔交代的都非常清楚。
我们这位网友提供的那个探字也好深字也罢,笔法结构非常的不明显,这个字明显是一个有误的字,你拿一个错误的字来证明正确的字,这不是缘木求鱼?
还有一个问题是字典上选字的不妥,或者选错了字,这也是值得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动脑筋去分析问题,不要信张嘴就来,说错就错,说对就对,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再说,我们一再说谢稚柳先生的原稿是怎么写的,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公开的信息,我们也没法得到谢稚柳先生原稿的信息,如果谢稚柳先生的原稿上是怎么写呀就是那个字。
目前,已经出现的信息都不是令人信服。
因为临探二字可以说通,如果谢稚柳先生原稿公布是探则以探为准,如果是深则以深为准。
至于被网友议论纷纷,其实,至今都没有确凿证据,我们是以证据为依据,而不能自以为是。
关于出错问题,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程序问题,比如说原稿上面可能有错误,会导致一层层的错误出现。
另外,还有我们的校勘有没有跟上去。
再一个,制作为宣传板的时候不是博物馆的人来做的,而是承包给广告商或者是做广告事业的人来做的,他们的根据,就是你给他发的那个文本,如果文本上面有问题,那么他们刻字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是广告商的问题,而是提供稿件人,校勘人员的问题,这是校勘编辑责任。
前前后后在不同程序上,它有一个一错再错的问题,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看,报纸已经发表的很多的所谓的公开的版面上的信息,也有很多是错的。
甚至有落下字的,比如说山动的动给落下了。
![]()
那么这些,都是在文稿编辑排版过程很有可能出错的环节,所以这个错,主要是校勘,付印大众公前出错了,所以说在发原稿的时候要注重它的准确性,特别是在付梓刊印之前,一定要保证与原稿定稿的一致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