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枝明 微信版第1825期
宣城市中心横贯南北的状元路,是以南宋时期吴潜曾高中状元而命名的。吴潜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词人,一直是宣城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他与其父吴柔胜、兄吴渊同为南宋进士及第,世人称颂为“一门二相三进士”,吴潜、吴渊曾任参知政事、宰相,其后代子孙中也是名人辈出,如明代与修《永乐大典》的吴原颐,理学家吴宗周,文学家吴伯舆,清代文学家及思想家吴肃公等,吴氏是宣城“梅吴贡徐”四大望族之一。
01
宣城城南吴氏源流简述
宣城吴氏始祖是祖籍平江府梅里村的吴竦,曾登唐大历三年(768)进士,隐居浙江于潜县。竦公七传至仁寿公,迁居宣州宁国县云梯;仁寿公生三子,长子孟修徙宣城县白马山(现水东镇稽亭村白马山组),次子仲俨留居云梯,三子季侃复迁平江。孟修公名佐,字孟修。孟修公八传至洙公,又由白马山徙居城南。吴洙次子丕承,入赘江宁府溧水县,娶永宁乡新安里刘绛之女,生子柔立、柔胜。柔胜以溧水籍考中淳熙八年(1181)进士,后师从朱熹学习理学,致仕后归居宣城南门内,卒谥“正肃”,葬长安乡四十一都宋山石岗(今黄渡乡小劳山,家谱中称小牢山)。吴潜的曾祖父吴洙为宣城城南吴氏的始祖。
柔胜生四子,长子源,赠迪功郎;次子泳,以荫授安吉州武康县主簿,定居高淳;三子渊,参知政事,封金陵侯,谥“庄敏”;四子潜,左丞相,封许国公。城南吴氏自吴柔胜四子源、泳、渊、潜之后,分为忠、孝、勤、俭四派。迪功郎“忠”字派至十五世绝嗣,由“俭”字派后裔承祧,至十六世观公支下繁衍出五都房、高岭房、南门房。主簿“孝”字派三代单传,至十五世原名公绝嗣,至十八世,由“俭”字派后裔宗济、宗浩追续,后世称五圩房;参政“勤”字派至十五世原义公迁徙湖州新市镇,宣城派系由“俭”字派铨公子元凯公承祧,其后裔为在城南房,又称城南长房。丞相“俭”字派裔孙最为兴盛,其后裔分为城南二房、城南三房、城南四房、马头房、草坞房、长山房等。
元末城南吴氏遭长枪军之乱,房屋被毁,人口流离,遭受惨重打击。明代,城南吴氏以理学传家,科举复盛。明清易代,吴氏又遭变乱,乾隆以后科第寥寥,但仍不失为宣城望族。今天,城南吴氏后裔散居在宣城市区、古泉镇、养贤乡以及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原属宣城县)等处。
02
吴状元家族墓及状元墓考察记
2025年10月2日,时值国庆假期,芜湖市湾沚区、宣州古泉镇、水东稽亭村和宣城市区的吴潜后裔一行19人,先后驱车前往位于水阳江畔——黄渡乡安莲村姜家湾村旁的一处古墓群,经宣城文物史料查证,此处为南宋状元、丞相吴潜的父亲吴柔胜,吴潜的五世裔孙吴原颐、八世裔孙吴宗周、吴宗儒等的合葬墓群。
在古墓群的东侧即宣绩高铁的西侧,一片杂草树木之中,散落数尊石人、石兽像。现场情形已与市文物所的存档照片及文字描述大不相符,一说是在修建高铁路基时被移动,又说曾被贼人盗走后经公安部门追回。山坡上下新栽植了一片片杂树林,看苗木大小,树龄不超过五年。据水东两位宗亲介绍,他们每年都来此祭拜,他们听前辈介绍,此古墓群部分已损毁,但中心的土包之下是空的,有没有被破坏尚不得而知。
![]()
在古墓的西南侧还发现了两尊破损的石羊,据市文物所专家石巍老师介绍,这里应该是主墓道所在的位置。在古墓群的半坡上面还散落着几处附近村民家的现代坟墓。
![]()
随后宗亲们又驱车前往杨柳镇柿木村董家湾村民组,位于宣泾高速路旁、月华山西北侧的状元墓进行实地考察与拜谒。几个月前,古泉桃红的几位宗亲曾来此察看过,据上次带队的该属地柿木村钱书记介绍,此处为宣州区的一处文物标注点,在修建宣泾高速时为保护文物起见,特意进行了设计路线调整,以避免损毁此处的状元墓文物点。
状元墓位于朝西南面的半山坡上,从山边的最近一处农户家步行到状元墓处约有5-6分钟路程,遗憾的是此墓也已被盗多次,原有墓碑现也不见踪影,只见一墓碑基座散落在墓穴下方,墓穴前有一处大洞,一看就是被盗的痕迹,墓周散落着一些墓砖块,四周杂树、野竹、荆棘丛生。
![]()
![]()
看着两处仅存的吴潜家族墓及状元墓遗址,让本次来实地察看的吴氏宗亲感慨万分,没有想到的是,在宣城仅存的吴潜状元历史遗迹已被破坏到如此惊人的程度,作为宣城南门吴氏后裔,深感维护宣城吴氏两处古墓的责任与使命重大,整饬工作已迫在眉睫。考察后宗亲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综合多位宗亲意见,初步达成一定的共识。
03
走访湾沚区部分吴氏宗亲
2025年10月7日,宣城吴潜文化研究会联系组成员吴孙立、吴枝林、吴卫东(枝字辈)、吴枝明一行四人,驾车前往湾沚区红杨镇,在陡门口宗亲吴枝春、吴根宝(枝字辈)二人带领下,第一站走访了湾沚区红杨镇兴塘村七甲吴组宗亲吴枝南、吴枝金,向他们报告了宣城吴潜文化研究会前期准备工作及未来规划,通报了吴潜家族墓及状元墓的现状。走访中,陡门口宗亲吴枝春还提出了关于两处墓地遗址维护工作的前期重点工作,即一是与当地村乡镇和村民的初步沟通,商讨墓址区域的确认工作,希望能得到当地村民对此项工作的认可与支持;二是墓地遗址维护工作的经费筹措办法,修建墓碑、功德碑、祭台和墓址基本维护、墓道修建工作预算,确定了该村组联系人。
![]()
第二站、第三站分别走访了南陵县许镇镇华林村下新吴组,湾沚区陶辛镇胡湾村口天吴组,联系人吴尔信、吴枝春等表示积极赞同研究会的号召,密切联系桥头吴、口天吴、妖吴、张公吴等四处的宗亲,大力支持南门吴氏关于吴潜状元墓及家族墓的整理整饬工作。
04
走访宣州区古泉镇、养贤乡吴村
2025年10月8日,联系组成员走访了古泉其林吴村吴生荣等,并一道察看了位于市中心的原吴府祖宅基地——吴家南门荡祖祠老地基,现为机关食堂停车场(八佰伴商超对面)。
2025年10月12日,联系组成员一行在吴氏宗亲带领下前往其林吴村走访,该村现已拆迁,但在原村址,吴生荣、吴枝虎等宗亲详细回忆了原村容村貌,小时玩乐、成长之地。第二站走访组一行前往养贤乡仁义村三条沟组走访,一位宜字辈宗亲老奶奶热情接待并介绍了基本情况。第三站来到其林吴村宗亲吴海波、吴海平兄弟俩办的位于宣城高新区的企业——宣城鑫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兄弟俩的父亲——其林吴宗亲吴尔言、檀基吴宗亲宣城刘郎食品销售主管吴孙国、其林吴村主任吴枝虎一同参加了接待走访组调研工作,联系组一行在吴海波的带领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鑫途智能装备公司车间,然后在其办公室进行了座谈。
![]()
05
走访宣城水阳镇南门荡吴氏宗亲
2025年10月19日,宣城吴潜文化研究会走访组成员吴孙立、吴枝林、吴卫东、吴枝明一行驱车前往宣州区水阳镇雁翅社区,与来自当涂县的宗亲吴桂宝相约在雁翅社区见面,随后一同走访了双盈村联合组宗亲吴孙祥、吴尔柯,然后到双盈村横沟组走访了吴枝桐、吴枝春等。就餐期间,我们详细了解了家住当涂县石桥镇双桥村(原马桥乡)苏村组宗亲吴桂宝(孙字辈)的情况,他还向走访组一行展示了他父亲生前留给他的家族祖先世系图。此图为手工绘制的丝质老式世系牌位图,记录的先祖是该家族一世至六世,即永、言、奏(应为祖)、德、宜、祥(应为尔)。此宗亲参与吴氏宗族活动的热情很高,一直致力于家族的寻亲问祖工作,让人感受到宗亲的诚恳和热情。
下午走访组驱车前往裘公社区,走访了吴村村桥头组的宗亲吴克信、吴峰平(承字辈,吴克信之子)、吴枝华(84岁),在老宗亲吴枝华家查看了民国十四年原版《宣城吴府家谱》绥禄堂与字号卷一。随后由宗亲吴克信带路走访了吴村村吴村组宗亲吴孙兵,他曾听其先辈介绍他们家族源自宣城南门吴四房。
![]()
06
走访吴尔铸及察看南门荡祖宅基地
2025年10月20日,吴生荣、吴枝明赴市区思佳花园走访了原水阳初中退休老教师、宣城南门吴第33世裔孙吴尔铸。老吴老师今年80岁,但精神矍铄,热情接到了我们,并展示了他整理的关于吴府族谱两大本手抄资料,还有一张他保存的吴府族谱世系总图。据他本人说,其父当年在宣城教书期间一家人曾住在吴氏宗祠,对较多有关吴家的建筑比较清楚,遗憾的是现在已面目全非了。随后他还带我们察看了吴家老宅基地的大致位置,现位于宣城八佰伴商超对面的停车场周边。里面还有数处菜园地,在一幢老宿舍楼的院墙基础处还能看到好几块老宅或老祠堂的石基青条石。
![]()
![]()
据老吴老师介绍,他曾经在梅文鼎纪念馆后面围墙处看到过从柿木铺状元墓移来的墓碑,当时是由文化馆工作人员因某展览需要从状元墓处挖来的,还从墓道中挖出少量的遗物,因工作人员没有上班,未能核实到。
(作者工作单位: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
制作:童达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