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中国的发电量会超过美国,截止到2024年已经是全球第一。
40年前那时候,美国早就家家通电,工业用电随手可得,而中国不少农村晚上还靠煤油灯照明。电在那个年代,还比较薄弱。
如今,局面彻底改了,中国不仅用电不愁,还成了全球最大的发电国。这个转变是一场历经几十年、从无到有、从模仿到领先的系统性努力。
![]()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靠什么完成了这场翻身仗?答案,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里,也藏在一系列关键的政策、技术和产业选择中。
中国电力起步有多难?
中国最早接触电力,是清朝末年。那个时候,发电是个新鲜事物,不仅设备稀缺,连观念也跟不上。不少人对电感到陌生甚至害怕,觉得这玩意不吉利、不靠谱。
电灯装上,反而被认为是“不祥之物”。这种对新事物的排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不难理解。
![]()
直到民国时期,电力发展依然缓慢。技术不成熟,设备靠进口,谁也指望不上。而战争的破坏更是让本就脆弱的电网雪上加霜。
抗战时,全国能正常运转的电站仍然比较少,但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开始有所改变,不过进度依然比较缓慢。当时国家需要发展,电被当成重要资源,但资源有限、基础薄弱,想发展也得一步步来。
那会儿的美国一个中型州的发电量已经很多了,因此中国当时电力起步条件还是有些艰难的,而美国已经实现全国通电,工业化早已步入成熟阶段。
![]()
改革开放后,电力成为国家级“优先项目”
真正的转折点,是改革开放以后。电力不只是生活问题,更是工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底层支撑。没有电,什么都搞不起来。于是,发展电力被提上了国家议程。
国家开始集中资源搞基建,火电、水电一样不落。当时技术还不行,怎么办?就从国外学。从设备到技术,甚至管理思路,能学的就学,能引进的就引进。
与此同时,政策也逐渐放开。一开始是国家主导,后来地方也可以参与。再后来,民间资本也被允许进入电力建设。
![]()
这种从上到下的联动,形成了全民“办电”的局面。特别是在沿海地区,一批批地方小电厂陆续建起来,“解渴”效果非常明显。
从那时起,中国的发电量开始快速上涨。不光是数量在变,分布也在变。以前是靠几个大电厂撑着,现在是全国上下都有发电能力。这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性、供电安全都是极大的提升。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力迎来“质变期”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力转向“怎么发得更好”。这时候,技术就成了突破口。
![]()
很关键的是,结构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发电和输电分开。以前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一家公司包办所有环节,效率低、成本高。
改革之后,国家成立了专门负责输电的公司,比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原来的发电厂则独立运营。这一分,效率大幅提升,资源配置也更合理了。
技术方面中国开始频频突破关键瓶颈,尤其是在特高压输电领域,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
![]()
简单说,以前电从西部送到东部,经常中途损耗很大,效率低下。后来搞出了特高压输电之后,电可以跨几千公里输送,损耗非常小,这对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起了大作用。
同时,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风电、光伏、水电齐头并进,这不仅是为了环保和减排,也是从长远角度考虑能源结构安全。
毕竟,传统化石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而清洁能源才是未来的方向。
更关键的是,这些设备、技术、标准越来越多地变成“中国制造”,甚至“中国标准”。不少国家的输电工程,都是中国企业承建的。
![]()
从“买技术”到“卖技术”,这背后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
美国断电,中国稳供:两种电力体系的分水岭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美国虽然技术起步早,但近年来却频繁遭遇电力故障,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下,电网脆弱的问题暴露无遗。
比如几年前的得州大停电,让整个州陷入被动。而中国,即使在极端高温或寒潮下,大面积停电的情况极少见。这背后,是两个国家在电力体制上的根本差异。
![]()
美国电力市场高度市场化,电力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但协调性差,投资偏向短期回报,导致电网维护不足、升级缓慢。
而中国则是以国家为主导,整体规划、统一调度,这种模式长期来看更稳定、更安全。
此外,中国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也让调度效率更高。配合储能系统的完善,电力调度更加灵活,不容易被突发事件打乱节奏。
![]()
从发电结构上看,中国的绿色能源占比快速上升,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主力。
而美国虽然也在发展,但推进速度明显慢于中国。这是两种不同路径下的发展结果,也反映了政策和体制对技术落地速度的影响。
从“点灯难”到全球第一,靠的是一股劲儿
40年前,中国的电力起步艰难,发电能力有限,技术也不成熟。但如今,中国已经走到了全球的前列,不仅发电量世界第一,技术、设备、标准也具备了全球输出能力。
![]()
这场变化的背后,是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是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是全民参与的共同努力。
电,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能源问题,它牵动的是工业、民生、科技乃至国家安全。而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完成的这场“电力翻身仗”,不仅是数量的胜利,更是系统性能力的体现。
![]()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能在全球能源舞台上有发言权、有技术、有实力的参与者。这份变化,来之不易,也值得被认真记录。
参考信息:
美媒:中国有42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每一条的输电能力都远超美国——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