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严重影响肝脏功能和患者健康。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太原中医肝病医院)提醒,留意以下 3 个信号,有助于及时发现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进展,阻止肝脏进一步 “变硬”。
![]()
1. 消化系统症状加重
肝纤维化时,肝脏功能已有一定程度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若这些症状逐渐加重,如原本只是轻微腹胀,现在腹胀感愈发明显,且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这可能是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向肝硬化发展的信号。
随着病情进展,肝脏对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功能进一步紊乱,影响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导致消化不良症状加剧。同时,门静脉压力升高,胃肠道淤血,也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受到抑制,加重消化系统不适。此时,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评估肝脏纤维化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 肝功能指标异常变化
定期检查肝功能是监测肝纤维化进展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复查中发现转氨酶(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反复升高且居高不下,胆红素水平也持续上升,白蛋白水平下降,这往往提示肝脏损伤在持续加重,肝纤维化可能正在向肝硬化转变。
ALT 和 AS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它们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胆红素升高表明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出现障碍,而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其水平下降说明肝脏的合成功能受到影响。这些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变化,反映了肝脏细胞的损伤程度和肝脏整体功能的恶化,需引起患者高度重视。
![]()
3. 脾脏肿大与血常规改变
在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的过程中,门静脉高压逐渐形成。门静脉压力升高会导致脾脏淤血,进而引起脾脏肿大。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脾脏厚度增加、脾静脉内径增宽等。
同时,脾脏肿大可能会破坏血细胞,导致血常规出现异常。常见的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这是因为脾脏功能亢进,过多地破坏了白细胞和血小板。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脾脏肿大且伴有血常规的这些改变,意味着肝脏的病变可能已进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离肝硬化可能仅一步之遥。
肝纤维化到肝硬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留意消化系统症状加重、肝功能指标异常变化以及脾脏肿大与血常规改变这 3 个信号,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进展,及时干预治疗。肝纤维化患者应定期前往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太原中医肝病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肝脏进一步 “硬” 下去,防止肝硬化及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若对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防治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我院专业医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