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带挑剔指责别带消极情绪别带过度窥探别带索取心态
有谚语道:“人情一把锯,你一来,他一去。”
再好的关系,也需用心经营。
去别人家里做客,本是一桩增进情谊的美事。
但若不懂分寸,带了不该带的东西,好事就会变成坏事,亲近也会变成生分。
关系越近,越不能忘形。
别让一时的疏忽,寒了主人的心,断送了多年的情分。
![]()
1、别带挑剔指责
《荀子》有言:“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在自己家里,怎么随便是自己的事。
但到了别人家里,眼睛就不能总盯着那些不顺眼的地方。
你的随口一说,可能是主人长久以来的习惯,或是他颇为满意的布置。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家被人指指点点。
你觉得是建议,对方听来却是否定。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晋贵族王子敬途经吴郡,听闻有座号称“吴中第一” 的名园,虽不认识主人,仍径直登门造访。
彼时园主人顾辟疆正设宴款待宾友,酣饮正欢。
王子敬却自顾自游览全园,随后当众指点园林布局的优劣,全然不顾主人与宾客的感受。
顾辟疆勃然大怒,厉声斥责:
“对主人傲慢失礼,凭身份显贵轻视他。你也不过是个不值一提的粗人!”
当即下令将王子敬的随从驱赶出门。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中张望,许久不见随从,顾辟疆才派人将他送出门外。
而他竟依旧神色坦然,毫无愧色。
《论语》有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别人的家,是别人的“私域天地”,不需要我们来验收。
多一点欣赏,就少一分隔阂;多一点包容,就暖一颗人心。
做客之道,在于“客随主便”。
将自己当成客人,守住客人的本分,多看优点,少提不足。
让主人感到轻松自在,才是一次愉快的往来。
![]()
2、别带消极情绪
《说苑》有言:“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情绪是会传染的。
串门是去分享温暖,增进感情的,而不是去倾倒苦水,传播负能量的。
主人笑脸相迎,是希望你也能开心,而不是为了接收你的唉声叹气。
一时的倾诉可以理解,但若从头到尾都是抱怨,整个屋子的气氛都会变得沉重。
清代富商设宴款待宾客,邀一落魄清客作陪,本意借其才名添趣。
席间众人正谈诗论画,清客却突然长叹,拍着桌子诉起苦:
“我寒窗苦读二十载,考了八次都未中秀才,如今连笔墨钱都凑不齐,真是时运不济!”
富商忙斟酒劝慰,说科举非唯一出路。
清客却越说越激动,指着满桌佳肴道:
“您家财万贯,怎知读书人心酸?您虽有钱,儿子却文墨不通,纵有家产又如何?”
富商脸色瞬间铁青,默默拂袖离席。
其他宾客见状纷纷告辞,好好的宴席不欢而散。
此后,再无人邀请这清客赴宴。
俗语有言:“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去别人家做客,带去欢乐,大家共享;带去烦恼,则一人之苦,变成了两人之愁。
我们要学会在进门之前,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把那些不快与郁闷暂时搁置门外。
用一张笑脸,去回应主人的笑脸。
你的乐观,会感染整个家庭;你的沉稳,会让主人感到被尊重。
做一个传递阳光的客人,远比做一个散播阴霾的客人,会更受欢迎。
![]()
3、别带过度窥探
《论语》有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最好的交往,是相处不累,有恰到好处的距离。
而最让人反感的行为之一,就是过度的关心,变成了窥探。
别人的家,是一个私密空间,不是公开的展厅。
好奇心太重,手伸得太长,眼睛看得太细,只会引人警觉和厌恶。
明代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村里有个张婶,喜欢到处去村里串门。
一日,她以借针线为由头去邻家李氏家串门。
见李氏刚晒完衣物,她假意夸赞布料,伸手便翻衣柜:
“这料子真顺滑,不知在哪买的?”
接着又踱到米缸边,掀开盖子打量:
“你家存粮真足,不像我家总不够吃。”
李氏心中不快,仍耐着性子应付。
张婶却变本加厉,瞥见桌下木箱,竟弯腰想打开:
“这箱子沉甸甸的,定是藏了好东西。”
李氏终忍不住,冷冷道:“婶子借针线便拿,这般翻箱倒柜还以为你是贼人的探子呢!”
张婶脸一红,讪讪离去。
《礼记》有言:“不窥密,不旁狎。”
做客之道,在于守礼。
坐在客厅里,就安心在客厅活动。
主人没有邀请,就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随意推开别的房门。
别人想告诉你的,自然会跟你说;别人不想说的,你问了就是自讨没趣,还伤感情。
管住自己的眼睛和嘴巴,给人家留点余地,也给自己留点尊严。
有分寸的交往,才能细水长流。
![]()
4、别带索取心态
《朱子治家格言》有言:“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得寸进尺只会让人生厌。
若每次登门,都带着明确的目的,甚至将主人的热情招待视为理所当然,那么这份情谊就彻底变了味道。
把做客当成占便宜的机会,是最让人看不起的行为。
近代一位有文人大家,以耿介刚直、清高孤傲的性格闻名。
他交友极重“品”,最厌恶的就是带有功利目的的交往。
曾有一位朋友,起初与文人谈文论艺,颇为投契,常邀其至家中书房深谈。
但后来,此人三番五次上门,开始请托文人利用其名望为自己谋职、介绍关系。
第一次,他婉拒了。
第二次,他面露不悦。
到了第三次,他直接当着此人的面,吩咐家人:“送客!”
自此,再也不允许此人踏入家门一步。
古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己所欲,亦勿强求于人。
去别人家做客,心思要单纯。
就是去看望这个人,去维系这段情。
带着一颗分享和问候的心去,而不是带着一个空口袋和一张愿望清单。
情谊无价,别让它被算计和贪婪玷污。
《增广贤文》有言:“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每次相见都像初次相识那样保持尊重和客气,即使相处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别人家的门槛,跨进去容易,能一直被欢迎地跨进去,却需要智慧。
记住这"四不带",带着真诚和尊重去做客。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被人期待的“好客人”,彼此的情谊也在一次次舒心的走动中,愈发醇厚绵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