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菁kids北京(ID: Jing-kids ),采写:Eileen 受访者:小红书@Tina齐
Tina是一名海淀妈妈,三年前,因为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屡遭老师投诉,她辞去了北漂打拼十年获得的月薪3万总监岗位,成为了全职妈妈。
在她的陪伴和引导下,孩子一天天转好,但对Tina而言,这三年并不那么容易。一开始,卸下工作的负担让人觉得轻松,但随之而来的是,重复而琐碎的家务导致的无意义感,失去收入导致的财务危机感和夫妻关系失衡,想重回职场却遭遇了种种困难。
她的经历不是个例,而是中产家庭全职妈妈的普遍困境。
![]()
不得不辞职的理由
儿子上小学前,我和先生一直都觉得他是个聪明小孩。他学东西很快,姥姥带着他读绘本,没多久他就能自己往下读;上学前班时,不管是英语、国学还是数学,他都学得比同学更快。
我们完全没想到,上小学后,他会成为频繁被老师投诉的“问题小孩”。
老师说,他上课时经常拉着同学说话,觉得听课无聊就会离开座位甚至钻到课桌下,和别人聊得开心会趴在地上扮小动物,站队时经常出列,吃饭时和同学打闹,写作业时旁边有一点动静就会被影响,认为他“行为和认知都不符合这个年龄该有的能力,应该去医院检查下是否有心理问题。”
因为我先生的事业发展更好,我考虑着要不离职带孩子,当时的领导挽留了我,说他去和高层商量,让我不用每天坐班,一周去两三次,其他时间可以居家办公,薪资不变。
我很感激领导的好意,也努力地“双线并行”了几个月,最后发现兼顾并不现实,我只会两边都做不好。
孩子有进步,但很缓慢,他仍然是老师的“眼中钉”,上课时书都不翻,也不记任何笔记。
工作上,即使我自觉提了降薪,也还占着总监这个重要岗位,但平时不坐班、偶尔还请假,团队的协作是有问题的,同事也会不满。
我当时身心俱疲,对工作已经没那么上心了,先生也和我商量说,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为了工作把孩子都忽视了。
于是我决定停下来,2023年3月,我正式提了离职。
![]()
这个决定,我身边的人都很反对。
领导语重心长地劝我,“如果你再好好努力个两三年,你的职场处境会有极大改善的,大多数人都等不到这样的机会,但我觉得你是有的。”
父母也不同意,他们觉得“女人必须要有工作”,我妈当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她深知孩子总会长大和离开,工作才是长期依靠。身边事业发展很好的女性朋友,也说了类似的话。
这些我都清楚,但我没有别的选择了。
我的个性就是,做一件事必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如果工作做不好,孩子也带不好,两边都凑合着过,我办不到。
我更不可能弃孩子的问题于不顾,去选择工作,工作谁都能干,但孩子需要我。如果孩子真的有身体上、智力上,或心理上的疾病,我都找不到我工作的意义。
辞职时,我对孩子也没有那么大的决心,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行。我当时也很茫然,想的不过是,我先把他往前托举两三年,他一定会好的,等他好了,我再返回职场。
只是没想到,孩子确实如我所愿越来越好,但要返回职场,却比我预计的还要难得多。
![]()
![]()
接纳后包容,引导他成长
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先生都不认为儿子是“有问题、不正常”的。我们觉得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每个人的性格也不相同,他只是好动、活泼了一点,慢慢长大就会改善的。
但整个一年级,他都没有太大改变,这让我们也不自信了,才决定带他去检查一下。预约了两三个月才排上儿研所的检查,我们又查得比较全面,因此直到二年级上学期,结果才出来。
儿子是前额叶发育缓慢所导致的轻微多动,现在自控能力很差,所以会做出损坏学具、排队出列等举动,要等他再长大一点,靠自我约束去解决,而且他智商指数偏高,会在掌握知识点后不愿重复练习和巩固。
医生告诉我,在他10岁之前,都需要我多去倾听,反复提醒。
检查结果出来后,我们才真正接纳“孩子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实。接不接纳这件事,对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影响很大。
之前,我对他身上的种种问题会很严厉,没有耐心。每次接到老师投诉,我都会质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总有各种理由。
有一次我气得把他推倒在地,把书本扔到他身上,厉声问道:“我怎样才能把你这个废物教好?”后来儿子在他的新学期愿望中写道:“我想做个好孩子。”看得我心如刀割,怎么连我也不相信他、包容他呢?
接纳了他的不同后,我变得耐心了许多。他粗心、丢三落四,我就多提醒几遍;他不愿意写作业,我就陪着一起写;他写得慢,我也不催,慢一点也没关系,我们就多花点时间。
![]()
以前他主要由姥姥姥爷和保姆照顾,我加班很多,还经常出差,有时只有周末晚上能陪陪他。全职后,他生活上、学习上的事,我都亲力亲为,每天晚上陪他睡觉,听他絮叨学校里今天发生了什么,从各个方面给足他安全感、信赖感。
以前我会把他出格举动带来的投诉当作一个棘手的问题,想要尽快解决掉,不管是严加管教,还是软硬兼施,但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杀死”。
后来在老师、家长都责怪他时,我会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努力过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再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我问他为什么体育老师多次让你站好,不要出列,你还是出来在草地上打滚?他说:“其实我在出列打滚之前,已经做了三次心理斗争了。我看见太阳照着草坪,想着在上面打一圈滚,肯定软软的、特别舒服,但我知道老师一定会批评我,所以我没去。第二次我又想去,我告诫自己体育老师一定会把我拎到班主任办公室,我就上不成体育课了,所以忍住了。但是到了第三次,我就忘了前两次的自控了,忍不住还是去打了个滚。”
我们总以为孩子任性不听话,想干什么都随心所欲,但他其实已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努力过好多次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想方设法拉大他的优势,让他身上的闪光点被人看到。
他小时候很好动,根本坐不住,但弹琴时他能坐一个小时,我就带他去学琴,学到了六级。他学得很快,但容易被干扰而分心,所以他上课和练习时,我都坐在旁边。他在钢琴凳上坐了多少个小时,我就同样坐了多少个小时。
![]()
因为弹得好,他收获了许多羡慕的眼光,慢慢变得自信了,学校老师批评他时,他心理上也不再那么“受力”了。
但钢琴级别越高,曲子越难,需要反复练习,他不喜欢重复动作,不想继续学了,我也没有逼他坚持,而是试图找寻他的其他长处。
幼儿园时,他就喜欢在学校有工人来修理空调等电器时,趴在那研究,老师拽都拽不回去。一年级时,老师多次向我反映,他爱去动老师课上用来投屏的电脑,所以我就买了个电脑,带他尝试了编程。
最开始是简单的图形化,像打游戏一样,他非常喜欢,我有时会跟着他学,然后和他比赛谁设计的游戏更有意思。
后来我们尝试了Python,他也听得懂、坐得住。
二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他已经能驾轻就熟地下载软件和使用,因此获得了一众同学的崇拜,遇到不会的都喊他帮忙。
今年,班主任还把电脑管理员的“职位”给了他,周一学校升旗时,也让他去传达室操控大屏。他告诉我这些时,脸上是藏不住的兴奋和骄傲。
我还和计算机课老师沟通,为他争取了加入校内无人机编程社团的机会,又为他找了专门打信息赛的老师,想往科技人才方向走走看。
他很喜欢编程,对这些活动来者不拒,甚至为了把编程学得更好,捡起了放弃的奥数,愿意耐下性子一遍遍读英语。
我想,他是因为找到了真正的热爱,建立了自信,才有了好胜心,不想在任何一科落下。
他一点点撕下了曾经的标签,让周围的人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
![]()
海淀妈妈,放弃卷娃了
其实我并不认为,在孩子的转好中,我的全职陪伴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他还是在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
我的作用在于,因为我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完全了解孩子的情况,能去因势利导,而不是使反向的力气,遏制他的自然发展,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创伤。
如果在我不辞职的情况下,是很有可能的。
我有个同学的孩子,自闭症很严重,每天要去做康复训练,在家里也需要多练练。同学有一次和我哭诉,当她工作压力非常大时,疲惫地回到家,看到孩子的样子,会非常烦躁,甚至攻击他;只有在周末有空时,自己才能抑制脾气,耐心带孩子做训练。
我们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顺其自然,也曾和孩子针锋相对。
幼儿园中班时,我们给他报了数学思维、国学的课外班,请了一对一的英语外教。我们给他的规划是,在四年级以前把英语全搞定,尽早开始前奥数的训练,中文阅读量要达到多少,钢琴在小学过10级,有一样拿得出手的运动。
还带着他尝试了篮球、足球、击剑,学了书法,一年花在课外班上的钱超过10万。
我们是想鸡娃的,认为“你什么都做过,才知道什么想做或能做好”,想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靠前点。但儿子用他顽强的自我意识,逼得我们节节后退。
![]()
我让他去课外班,他也去,但不听课,一会儿和同学聊天,一会儿看着窗外发呆,一会儿抠铅笔抠橡皮,回家后也不写课后作业。
有一次升班考试,整张卷子他只做了四五道题,剩下的全空着,说他不会做。但他爸盯着他把卷子从头到尾写完,正确率也有6、70%,说明他不是能力不行,就是态度问题。
他不会正面和我们在去不去补习这件事上争吵,但会消极抵抗,要么不做,要么做了但不好好做。
就这样较劲了一两年,最后是我们“举白旗”投降了。一年级把语数外都停了,后来把学了一年多的击剑和书法也停了。
从老师的接连投诉到我彻底放弃鸡娃,其实是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
我越来越没信心,又要逼自己对孩子的未来建立信心;不能放弃为他找到特长,又要在他抵触时及时停下来;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又不能过度幻想他能取得什么成就。
直到三年级,他在编程上绽放光彩,我才再度燃起信心。但这一次,不是我为他规划路线,而是我按他选择的道路走。
回头看这一路的经历,我想育儿大概都是这样的——每一个孩子自带闪光点,父母能做的不是为ta凭空创造一个优势,而是发掘长处,不去遏制ta的发展;就像缺点也是天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接纳,给孩子一些时间。
![]()
![]()
但好像不是所有人都能想通这一点。
儿子就读的小学不算是海淀区顶尖的,但周围都“卷度超标”,很多都同时报七八个课外班还能兼顾学校社团,甚至他们都不是公认的“牛娃”。这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么,还是比较听父母的话而已?
![]()
全职妈妈,难以返回职场
刚辞职第一年,我在全身心投入家庭这件事中,感受到了幸福。
我每天早起做好早饭,一家人吃完后,我牵着儿子的手送他去上学,然后戴着耳机在公园慢跑半小时,回家收拾房间,沏上一杯茶或咖啡,安静地看书弹琴,周末时我们会一家人出去爬山、逛公园、看电影。
从工作的重压中解脱后,我开始睡得着觉了,也不大把掉头发,见证着儿子一点点的进步,也有心力去回应我先生的工作烦恼,对生活满意度的大幅提高。
![]()
![]()
那时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必要重回职场了。
但完美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全职的第二年,变化开始悄然发生。
我先生吃完饭,连餐椅都不往里推,加班回来后吃个夜宵,我早上面对的是一片狼藉的餐桌,要清理完才能做早饭。周末,我从早到晚做各种家务忙个不停,他从不帮忙。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也开始觉得全职是个不太好的选择。
我联系了过去关系不错的领导和朋友,也在各大网站投简历,但投出一周后,除了医美、保险、直销的电话不断外,只有一个正经岗位来找我。
虽然薪水和之前相差甚远,但我不敢挑剔,迅速敲定工作,和孩子沟通、找好阿姨后,火速上岗了。
但入职签合同时,我发现薪水要分成三部分发,还需要去扫街,上班没两天就离职了。
很快我有了第二个靠谱的面试,和创始人相谈甚欢,但最终没赢过工资要求低很多的年轻女孩。
后来的面试,有需要频繁出差的,有介意我年龄的,有通勤时间过长的,最后都不了了之。
我先生也回过神来,主动沟通、承认错误,表示支持我重返职场,但可以慢慢找,不要去了不合适的公司,浪费时间不说,还消耗身体。所以我也停下了匆忙求职的脚步,想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
我有两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一个在央企做到了中级干部,一个是教培机构非常优秀的老师,都为了培养孩子辞了职。
她们是典型的“海淀鸡娃妈妈”,想让孩子考进十一或人大附这样的顶尖中学,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意识到孩子并不能按照自己的规划去走,在教育上变得更从容、更粗糙了些,她们想重回职场,也非常困难。
我们一起讨论过,认为最主要的是决心度的问题。退回家庭以后,我们会感觉自己能量很低,配得感也变低了,没有在职场的锐气和冲劲。如果把“找工作”当成一份工作去投入,那是一定能找着的,但我们大多会在这个过程中放弃。
但放弃不完全是个人选择。我们从职场回归家庭后,家庭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比如孩子适应了有我的陪伴,先生适应了全力以赴的工作。这时我要回到职场,所有人就要再经受一次转变。
![]()
如果有个很好的、发展潜力大的岗位,大家克服困难倒也算值得,但我已经四十岁,几乎没可能找到这样的工作,早出晚归、无法顾家,只为了一个月那点薪水,怎么算性价比都很低。
但我也不是就此放弃了,我在读心理学硕士,也在和别人合作,寻找长久的发展方向,不知道这个过程需要多久,但我相信自己能做成这件事。
我想,全职妈妈应该是个阶段性的工作,因为琐碎重复的事是带不来成就感的,如果要一直做下去,需要极大的能量和热情才能支撑。
我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但如果重来一次,我会选择换个清闲点的工作,保持和职场的链接。
那时还是有太多执念,总觉得要么工作出成绩,要么顾好孩子。
但其实当妈妈不必要当到满分,孩子也不必要养育到满分,顺其自然会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